会考2014必修一(20)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的不利地位。美国很快做出反应,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古巴导弹危机说明,优势在美国。
考点六、认识“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冷战局面的形成,使两极格局的对峙更加激烈,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织,加剧了世界局势紧张。
2、冷战局面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从而使战后世界维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3、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4、两级格局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考点六、理解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
1、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年)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经济一体化组织)。从而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政治一体化,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73年,欧共体提出努力做到“用一个声音说话”;1975年共同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20世纪80年代后,欧共体的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防务合作也加快了步伐;从1973年—1986年,欧共体经历三次扩大,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大大地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也发生了变化。使得世界局势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冷战”的结束,为欧洲的统一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1991年欧共体各国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 考点七、了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1、原因:(1)经济强大: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
2、表现:加强日美关系的同时,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经济分工和合作关系,以“亚洲代表”自居;1992年通过《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案》,为其在联合国名义下向海外派出军事力量打开了大门;日本军事力量膨胀引起亚洲各国担忧。
考点八、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1961,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推动下,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标志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2、不结盟运动含义:不介入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斗争,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
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3、影响:A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B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C有利于和平与发展。
两极格局下新兴国际力量: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的经济崛起、中国的振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体现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酝酿和发展。
认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根源于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考点九、了解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
1、苏联解体:
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矛盾。
标志:1991年底,《阿拉木图宣言》签署,标志着苏联的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