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2014必修一(13)

时间:2025-04-21

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4、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5、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是解决台湾问题纲领性文件。 考点九、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一: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外交基本方针:“另起炉灶”、 “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考点二: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提出(内容后有修改)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考点三: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1、日内瓦会议:1954年,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重要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而召开的会议。中国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万隆会议:1955年,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举行的国际会议。它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使更多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

考点四: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恢复: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通过。

2、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三世界和友好国家的支持;中共的坚持、努力

3、意义:打破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考点五: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中美建交

1、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

2、中日建交: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

会考2014必修一(1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