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2014必修一(11)

时间:2025-04-21

的序幕。

2、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3、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考点十六、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

3、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也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考点一、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内容:《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2、作用:建国初期的施政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考点二、了解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 准备: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在北平举行,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国纲领。

2、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意义:⑴ 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⑵ 建成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⑶(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中国历史从此

进入一个新纪元。

考点三、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2、意义: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障,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考点四、了解新中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会考2014必修一(1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