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评介-经济学(9)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笔者在研究企业制定价格的基本准则时指出:“然而当通货膨胀加剧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此时企业会在原来的价格基础上,加上一项预期的通货膨胀造成的成本上升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价格的变动就显得较快,它不再粘在某一水平上。但是,若扣掉预期成本上升的加价,其核心的价格仍是大致急定的”(李拉亚1991,p. 193)。这一思想与Gali&Jertler (1999)的思想是类似的,只是当通货膨胀变化不大时,它会疏忽掉通货膨胀的变化,体现了理性疏忽思想。
(三)关于粘性预期的论述
Roberts和Carroll的粘性预期理论,都把经济L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人采用适应性预期,另一部分L采用专家预期。笔者也采用类似方法(李拉亚,991,p. 225;李拉亚,1995,pp. 50 - 51),把经济人分力两组。多数人采用黑箱假设(类似于Carroll的公众预期),他们的信息和预期更新较慢,预期准确性相对较低。他们的预期方法类似于适应性预期。少数人采用灰箱假设(类似于Carroll的专家预期),他们的信息和预期更新较快,预期准确性相对较高,但尚不是理性预期。与Carroll的预期传播和学习过程类似,具有黑箱假设的人会向具有灰箱假设的人学习,从而提高预期的准确性,并加快预期更新速度(李拉亚,1991,p.227;李拉亚,1995,pp. 52 -53)。“同时预期的这种学习功能也会促使灰箱假设预期的结果逐渐被大家接收,成为公众的普遍预期”(李拉亚,1991,p.227)。“只是,预期学习与传播也需时间,少数人正确预期成为大家的共识,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这也导致预期调整的粘性”(李拉亚1995,p.53)。
(四)关于突变行为的论述
笔者认为,粘性预期有两个根本性质:一是预期具有粘性;二是预期具有不确定性(李拉亚,1991,p.238)。笔者使用了预期陷阱和预期脉冲概念来描述粘性预期的这两种并不常发生的极端状况(李拉亚,19 91, pp. 211 - 212)。后来,笔者用预期突变这个词取代了预期脉坤这个词,认为预期的不确定性可导致预期突变,并认为投机资本是导致信息传播超导(即信息传播速度突然变得很快)的原因之一,从而也是导致预期突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李拉亚,1995,pp. 54-55,pp. 302 - 305,p.327)。笔者使用混沌模型研究这种预期突变行为(李拉亚,1995,pp.131-136)。
五、结束语
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是21世纪后西方经济学界出现的新经济学流派。它们均具有非线性的粘性色彩,是在有限理性理论关于不完备信息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局部信息代替全局信息,用过去信息代替现在信息,用非同一性预期代替同一性预期,以减小空间搜索范围,避免信息成本过大,信息搜索时间过长,从而避开信息爆炸和组合爆炸问题,并使理论更贴近于实际。中国粘性预期理论,也具有同样特点。
现在,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证明了市场机制存在严重问题,反映了当代主流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的失败。同时,粘性价格理论也不足以解释这场危机的形成机制。这场危机呼唤新经济理论问世。我们正处在新经济理论革命的前夜。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因其突破了理性预期理论和粘性价格理论的框架,解释了理性预期理论和粘性价格理论难以解释的一些问题,有可能成为新经济理论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