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评介-经济学(3)

时间:2025-07-07

它区分了所有可供利用的信息和经济人做决策时实际使用的信息,并要求信息的边际成本等于决策的边际收益。这为不完备信息理论注入了新内容。这与理性预期理论强调经济人充分使用所有可供利用的信息不一样,是对理性预期理论关于完备性信息假设的突破。

理性疏忽理论中的经济人,只具有有限理性和有限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做经济决策时,他不追求全局最优,只求局部最优。这与有限理性理论一脉相承。理性疏忽理论认识到只使用部分信息会导致误差和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信息混淆。他们得到的不确定性是内在产生的,这与理性预期理论强调不确定性外在产生是不同的。特别地,理性疏忽理论细化了有限理性理论关于信息成本的思想,认为信息成本不仅与金钱相关,还与人的注意力相关。个人的主意力是有限的,只能把有限注意力集中使用在几个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

个人注意力和个人时间安排其实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个人注意力有限和个人时间有限是对应的。把个人的有限注意力分配到不同事物上,等同于把个人的有限时间分配到不同事物上。相对于注意力而言,时间更便于测量。由于个人注意力有限和个人处理信息能力有限,经济人更新信息是缓慢的,更新信息的过程是离散的。经济人在一个时间点上更新信息后,他在这一时点的随后一段时间区间内不再更新信息,处于理性疏忽状态。因此,经济人会在一段时期内对新信息不做出反应,表现出行为的粘性。

(二)粘性信息

理性疏忽理论采用局部信息代替全局信息来降低信息成本。而粘性信息理论采用过去信息代替现期信息,是另一种降低信息成本方式。过去信息的成本已经付出,重复使用无需付出新的成本。

Mankiw&Reis(2002)提出粘性信息理论。他们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做价格决策时,因为获得信息需要成本和重新优化成本,只有部分企业使用现期信息和新计划,其余企业仍然使用原有计划和过期信息。因此Mankiw&Reis称他们的模型是粘性信息模型。Reis(2006a)指出,因为经济人做预期和决策时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是有成本的,经济人不经常更新信息和计划。虽然预期是理性的,但预期不经常更新。经济人在前后两次更新信息的中间阶段处于疏忽信息状态。

这样,粘性信息理论与理性疏忽理论有着内在联系。其实,采用过期信息,就是对现期信息的理性疏忽。经济人不会在任一时间点上都会注意到新信息,也不会去收集新信息。粘性信息理论中的经济人,与理性疏忽理论中的经济人一样,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不去追求全局利益的最大化,只追求局部利益的最大化。

粘性信息理论不仅与理性疏忽理论有关联,还与粘性价格理论有渊源关系。Mankiw 8L Reis(2002)论文的一个思想来源是Fischet(1977)的契约模型(contracting model)。在该契约模型中,当前价格水平由过去契约所决定,而过去契约又由那时关于未来的预期所决定。当前价格水平由过去预期所决定的思想,在Mankiw&Reis(2002)模型和Fischer(1977)的契约模型中都起到了核心作用。用Mankiw&Reis(2002)的话说:“对这两个模型而言,决定当前价格水平的过去预期在描述通货膨胀动态上均起核心作用。”当前价格水平由过去预期所决定的思想就是粘性预期的思想。所以有的经济学家也把Mankiw&Reis(2002)模型中所使用的预期称之为粘性预期(Morris 8L Shin,2006)。

Mankiw&Reis(2002)论文的另一个思想来源是Calvo(1983)的交错契约模型。该模型假定经济人在一个时期内不改变他们的价格,并且他们随机选择日期更新他们的信息和价格计划。这样在一个时期内只有部分企业更新他们的信息和价格计划。粘性信息模型是采用Calvo (1983)的交错契约模型更新工资的方式来更新信息。但是Mankiw 8L Reis(2002)采用的是经济人固定选择日期更新他们的信息和价格计划。

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评介-经济学(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