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评介-经济学

时间:2025-07-07

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评介

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李拉亚

经济学动态2011.2

[摘要]本文分析了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与有限理性理论和粘性价格理论的思想渊源关系,指出了这三种理论在哪些方面突破了理性预期理论和粘性价格理论的框架,解释了它们各自假设条件和各自降低信息成本的方法,介绍了它们的理论创新、模型特征及其政策特点,分析了它们的内在联系,指出了它们的局限性。同时,还简要介绍了与这三种理论相似的中国粘性预期理论的类似假设条件。

(中经评论·北京)一、导言

20世纪中期计算机兴起,对人类突破线性建模假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和出路。但是计算机算法对许多非线性问题也没有找到可行解决方案,或者说,还没有有效算法。这些问题涉及到一个组合爆炸问题(combinatory explosion)。组合爆炸指计算机在处理问题时,由于对问题认识有限,只好对该问题可能求解区间进行全部搜索,如果区间太大或区间结构太复杂,导致搜索时间太长(即时间非线性增长),或者占用计算机内存太多(空间非线性增长)。组合爆炸导致搜寻信息成本无限提高。

除组合爆炸外,还存在信息爆炸。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发展,信息出现爆炸性增长。因收集信息需要成本,信息爆炸使收集决策需要的全部信息的成本成为天文数字。由于信息爆炸和组合爆炸客观存在,而搜寻全部信息又因成本太高而不可能。因此,怎样处理信息爆炸和组合爆炸,怎样看待获取信息有成本还是无成本,做决策是依据不完全信息还是完全信息,成为不同经济理论流派的一个分水岭。

大致从1947年开始,Simon同时研究计算机人工智能科学和管理决策科学,提出了有限理性理论。有限理性理论的重要假设是信息是有成本的,因之做决策所用的信息是不完备的。Simon( 1982,1987)认为,人无法获得决策所需的所有信息,也不能知道一个问题的全部复杂关系及行动后果。这是Simon有限理性理论的根本命题。该命题建立在信息成本、信息不完备、信息爆炸和组合爆炸的基础之上。那么,经济人面对信息爆炸和组合爆炸如何决策呢?Simon认为经济人并非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满意即可。这其实是计算机算法克服组合爆炸的常用方法,即不求最优解,只求满意解。在有限理性理论中,组合爆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Simon因提出有限理性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此外,Simon因研究计算机人工智能取得的突出贡献获得计算机科学界最高奖图灵奖。Simon的经济理论和他的计算机算法理论有着内在联系。这种连接经济学和计算机算法理论的有限理性思想,在计算机取得突飞猛进的今天,尤有意义。现在计算机算法理论对经济学的影响,类似于19世纪末期数学对经济学的影响。在经济研究中使用计算机算法理论,将是一个极有前途的领域。组合爆炸等计算机算法概念将在未来经济理论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自20世纪70年代理性预期革命以来,新古典经济学成了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新古典经济学以信息的无成本和决策采用完备信息作为自己的理论假设。这一假定的好处是简化了理论的逻辑关系,其弱点是离现实太远,是一种过分的抽象,导致理性预期理论对一系列常见经济现象失去解释能力,如通货膨胀惯性、政策影响滞后性等。

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评介-经济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