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评介-经济学(5)

时间:2025-07-07

伴。因此这篇论文关于粘性预期核心思想的描述是权威的。由此可见粘性预期理论与粘性信息理论具有类似的基本思想。粘性信息理论中的经济人采用过去的信息,而粘性预期理论中的经济人采用过去的预期。如果一个经济人采用过去的信息做预期,那么他的预期也就是过去的预期。

这样,除了用局部信息代替全局信息和过期信息代替现期信息这两种方式,还可以采用学习的方法来降低信息成本。学习模型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最近20年来,学习模型也已成为当代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有限理性与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共同观点是,经济人是通过学习来做决策的,而不是通过对最优模型求解来做决策。预期的形成,就是一个典型的学习过程。适应性预期公式,实际上是一个学习模型。用心理学语言说,是一种适应性学习行为。相对而言,理性预期理论则认为正确的预期来自于对最优模型求解。只是理性预期理论也承认少数人的正确预期可以被多数人学习到,并且学习所需时间很短。

理性预期理论认为经济人均采用理性预期,不存在采用不同预期的问题。粘性预期理论认为经济人采用不同预期,预期学习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这是其理论的基本特色,是对理性预期理论关于预期同一性假定和快速学习假定的突破。预期的非同一性,或称之为异质预期,是当前经济理论讨论的热点问题,也是当代预期管理理论的基础。许多经济现象均与预期的非同一性有关,可以通过预期的非同一性来解释。粘性预期理论关于预期非同一性假定也为学习行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粘性预期理论不仅继承了有限理性理论的思想,把学习行为视为决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粘性预期理论也把学习过程和信息传播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提供了信息在人群中缓慢传播的经济机制。

Carroll( 2003,2005)认为Roberts (1998)的模型与他的模型很类似。但Carroll( 2005)这篇论文于2001年非正式发表后,粘性预期这一词才被作为一种理论标志在西方经济学界流行开来。特别地,在1993年以前,粘性预期这词在西方经济学文献中是十分罕见的。

(四)三种思想的局限性

在现实经济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突变现象,如泡沫的突然破灭,预期的突然改变,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突然加剧等等。从目前已发表的文献看,理性疏忽理论、粘性信息理论和粘性预期理论均没有研究经济行为的突变性,如预期突变性。虽然预期突变并不常发生,更多时候预期呈现粘性,但缺少预期突变这一因素,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中经济人的行为就会类似蛛网模型中的经济人行为,他只会被动地跟着上期或更早的过时信息走。而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是会吃一堑长一智的,不会反复犯同样的错误。

本质上讲,经济行为的粘性和突变性是非线性行为,而目前科学对非线性行为的研究还是十分薄弱的。在自然科学中,除了混沌理论和突变论外,计算机算法理论关于群体行为的研究,古典控制理论关于闭环主导极点的研究,微分方程关于解的稳定性分析,耗散结构理论关于系统的涨落和突变的研究,生物学关于进化与突变的研究,均可为研究经济行为突变提供思想和方法的借鉴。我们期待理性疏忽理论、粘性信息理论和粘性预期理论能在经济行为突变的研究上取得进展。

三、模型特征

虽然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的基本思想接近,其描述的经济人行为也很类似,但用这些思想建立的理论模型则各具特征。

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评介-经济学(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