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评介-经济学(6)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一)理性疏忽理论的噪声信息模型
Muth(1960)最早建立噪声信息模型。Lucas(1973)建立了孤岛噪声信息模型。由此,信号筛选( signal extraction)和噪声信息模型(noised infor-mation model)成为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值得指出的是,Lucas(1973)建立的孤岛噪声信息模型是建立在非完备信息基础上,这与理性预期理论通常采用的完备信息假设不一样。为了处理非完备信息带来的误差问题,Lucas采用了滤波方式,只是他采用的最小二乘滤波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滤波方法。
使用理性疏忽思想建立的模型因只使用部分信息,模型的模拟结果会出现误差,即会出现噪声。并且,这种噪声不仅是内生的,还可能是有色噪声,具有自相关性。这完全不同于理性预期理论的白色噪声假定和噪声外生假定。由于理性疏忽思想建立的模型是噪声信息模型,怎样进行信号筛选或信息滤波就成为重要的方法问题。
Woodford(2002)提出了一种噪声信息模型,该模型有两点不同于Lucas噪声信息模型。
(1)价格决策者的价格决定依赖于其他人的价格。因此价格决策者的预期是对其他人预期的预期。(2)引进了理性疏忽的思想。Woodford使用的是Kalman滤波方法,该方法比最小二乘滤波方法更为先进。Woodford(2002)讨论预期的预期,使该概念再次成为经济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成为现代预期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Sims(2003)在其噪声信息模型中没有使用Kalman滤波方法,而是使用熵、信息渠道、互信息、条件熵建立理论模型,采用最佳控制方法得出最佳解,并得出其政策结论。理性疏忽理论深化和扩展了有限理性理论关于经济人采用部分信息做决策的思想,把部分信息决策和信息论挂上钩来,提出了以信息论方法为基本工具的新部分信息决策模型。Sims(2003)采用的信息模型方法是对经济模型方法的一个重要贡献。
(二)粘性信息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
Mankiw&,Reis(2002)的粘性信息理论改进了以粘性价格为基础的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模型,提出了新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这是对新凯恩斯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这一以粘性信息为基础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有几个优点:(1)能解释制止通货膨胀会导致经济衰退的现象;(2)能解释金融政策冲击要经过一段滞后才能对通货膨胀起到最大的效果;(3)能解释通货膨胀的变化正相关于经济增长;(4)能反映通货膨胀惯性。
(三)粘性预期的检验模型
Carr011(2005)借用流行病传播模型检验出美国的经济人信息调整缓慢,为粘性预期理论打下坚实的检验基础。Mankiw&Reis(2002)的粘性信息理论也引用Carroll的检验结果。J.Dovern et al(2006)采用同样的方法检验几个欧洲国家的数据,也证实了经济人信息调整缓慢。类似检验信息更新缓慢的模型,还可参见Roberts(1998)、Dupor et al(2006)等文献。
(四)双粘模型
如何把粘性预期或粘性信息与粘性价格有机组合起来,形成统一的双粘( Dual stickiness)模型,是新凯恩斯学派必将面对的一个问题,是这一理论发展的新方向。Carroll( 2003)指出,Ball(1995)认为结合使用粘性价格和粘性预期比单独使用它们会得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