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新闻学院传播方向博士考试专题(15)
发布时间:2021-06-05
发布时间:2021-06-05
武汉大学新闻学院传播方向博士考试专题
1.“新闻不可能客观” 的观点实质是“ 人不可能客观”,似乎要从人本身的弱点来彻底否定客观性。也不得不看到, 为补救这一所谓的“弱点”,人提出了客观性原则来限制记者的主观。这样一来,这样的判断不能否定人对客观性的追求, 只是让我们感觉到它是作为否定性的环节蕴于对“ 人应该客观” 的肯定之中. “ 新闻不必客观” 的观点试图在所谓人有不够客观的先在弱点的人性论基础之上立论,这样的立论基础蕴涵对“ 人应该客观” 的肯定. 尽管新闻理论长期在哲学观上蔑视主客合一的客观存在, 由此导向对客观性的否定或把客观性绝对化, 但无法在理论上否定新闻客观性与主体需要的价值关系.
2.客观性原则的[固有]价值:提供阅听人充分的信息,避免党派纷争,吸引更多的读者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记者可保持中立转移言论责任,媒体免于受到政客及其他社会势力的打压报复等.它们是客观报道满足主题需要的外在效应,是表面的.
3.真正价值:媒介只有面对人的普遍需要—公平的态度、公开的报道、公正的呈现, 才能真正促进精神交往的社会化, 推动需要的扩大。如果报道一部分事实而隐藏另一部分事实, 呈现一部分人的观点而抑制另一部分人的观点,大大缩小了人的精神交往的空间, 而且会使人失去民主、自由、平等的理想, 失去理性精神, 失去精神交往得以存在的社会性道德意识网,新闻报道表现为负价值。新闻客观性的价值正在于通过扫除偏见而扩大人的精神交往的空间, 通过公开的报道、公正的呈现而使人拥有民主、自由、平等的理想和探求真相的理性精神, 维持主体间的社会性道德意识网。
+实践中的负面价值: 记者只是表面地、被动地呈现事实的多面而不去揭露真相时,为政治与经济利益所牵挂以客观报道作为规避责任的手段时, 没有真正面对大众的精神交往需要, 和人的理性精神. 这说明我们要认识新闻客观性与人的价值关系的复杂性. 十三:宣传[采编]与经营两分开[和党报理论与发展相关]
1.两分开的目的和实质
2003 年, 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 同时启动报业集团新一轮改革。公益性传媒与经营性传媒两分开的制度安排, 触及到了报业体制的核心---产权制度的改革,目的在于为报业进一步明晰产权界限, 既要保证报业能充分履行舆论引导、组织宣传等社会职责, 还要充分张大报业的产业属性, 使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规模化的发展。两分开已在新闻出版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广电业的数字频道的整体转制[三分开: 管办分开、政事分开、政企分开; 三分离:广电集团( 总台) 内部部分频道频率和部分资产实施事业产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和制播分离]顺利推进, 而非时政类报刊的整体转制工作已提上日程。相比之下, 传统的广播电视业和报业集团的体制改革则进展迟缓, 尤其是报业集团的改革遭遇的问题最大。
2.报业集团两分开的具体做法
报业集团是以党报为龙头, 以报纸为主业的, 多功能、多层次、多品种的特殊产业集团,产业构成的多元性加大了体制改革的难度。采编与经营的剥离, 只是一种运作机制层面的变革, 是在为真正意义上的两分开作准备。要真正实现公益性传媒与经营性传媒的两分开, 必须将经营性资产实现整体转制, 使得报业集团内部事业法人和企业法人的相对独立, 即在逐步走向整体两分开的过程中, 对于党刊和时政类报纸实行建立党委领导下的事业法人治理结构; 而专业类、非时政类的报刊应在经营上实行集团控制下的企业发展, 引进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企业法人。
3.公益性传媒与经营性传媒的两分开
目的是使得经营性传媒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遵从市场规律, 尽可能实现它的经济价值,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公益性传媒则承载着极为重要的社会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