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联考教育学名词解释资料(6)

发布时间:2021-06-11

的影响,更是思想的、人格的影响。学校的教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

19、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错。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因此,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和,而不单是思想政治教育。

20、潜在课程并不是真正的课程:对。潜在课程也叫“隐性课程”。“课程”并非实指,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明学校中还存在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但又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它们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态传递方式。它在学校情境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

21、美育及艺术教育。:错。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并不等于艺术教育,也不是美学的学习,内容要比美学和艺术教育学习要广泛得多。

22、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是一回事错。活动课程渊于课外活动,但与课外不同,从课程上看,比课外活动正规化,列入教学计划;从内容上看,注意活动系列化;从参加者看,由部分学生扩展到整体学生,由自由参加到必须但可以自由选择内容参加,不要把我国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活动课程等同于课外活动。

23、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正确,教学不仅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校德育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形式。通过教学实施德育主要是通过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实现的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

24、学生品德是个体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正确。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是学生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对外界的认识对其品德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学生品德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在积极的活动和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和表现出来并接受其检验的。

25、中等教育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渗透是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正确。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学术性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职业性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双轨制,两种教育相互隔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教育民主化运动等影响下,这种相互隔离的状况被逐渐改变,出现了在普通教育中增设职业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加强普通文化教育的趋势,并出现了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为一体的综合中学。

26、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要用探究式学习取代接受式学习:错误。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各有其适用性;当前课程和教学改革要求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而不是以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

27、教学过程就是认识过程:错误。教学过程是学生个体的特殊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认识的领导性, (指出教学过程既是认识过程,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