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联考教育学名词解释资料(3)

发布时间:2021-06-11

的方法。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展览馆、大自然和其他社会场地,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和研究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练习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得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与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的场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实践活动,以获得一定得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8、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9、道尔顿制:柏克赫斯特1920年在美国的道尔顿中学创建的一种个别教学组织形式,其显著的特点是,教师不系统的讲授教材,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学生自学,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向教师请教。

10、分组教学: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成若干水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

11、班级教学:是指根据年龄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2、特普朗制又称为“灵活的课程表”,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有教育学教教授特普朗创立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计算课时的单位。

13、教学评价:指依据一定得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14、德育目标: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

德育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统一过程。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德育方法:是为了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五、

1、课外活动:是学校在学科教学活动之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

课外活动就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错误。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它的任务在于根据自己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课外活动主要作用是:(1)充实学生的生活,开阔学生的眼界,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