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研究(8)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活动设计遵循的原则: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儿,结果性目标的达成——掌握相反数的代数特征并不难,自然地,如何更好挖掘学习内容的意义,让学生达成过程性目标便成为设计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由分类所得的一对特殊形式的数来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归纳相反数的代数特征,知识的获得过程留给学生印象会更深刻,并可培养学生周密思考、细心分析的学习习惯,提高分析、比较、归纳问题的能力.其中对定义中关键词的探究,没有象通常那样提问“你认为哪些词是关键的?”而是通过语文学习中积累的朗读的技能,巧妙地引导学生注意定义的关键.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得数学课堂平中见奇,也更好地关注了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中态度与方法的体验.
2.体验性目标与数学活动设计
案例10:(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分式》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分式的实际意义 体验性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相应的数学活动设计:把下列各式写成分式,并试着赋予它实际意义:
活动设计遵循的原则:数学活动要有利于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是新课标中的明确要求.“赋予实际意义”对学生是个挑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兴趣,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给出了解释,更应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思考.通过这样的思维体验,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创造能力.
3.探索性目标与数学活动设计
案例11:(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相应的数学活动设计:1、“剪一剪”——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解决下面的问题:沿着棱将正方体剪开,你能设法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将各自得到的图形贴到黑板上(重复的不再入选).
2、“归归类”——引导学生将十一种不同类型的展开图进行分类:
3、“再思考”——(1)为什么同样的正方体能展成这么多种平面展开图?你是怎么做的?(2)刚才的分类完整吗?你是怎么考虑的?
活动设计遵循的原则:在体现探索过程的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做好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本节课是学生发展自身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让活动局限于操作活动,应在操作之后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反思任务,使他们把自己的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意义,以切实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探究的结果,如果仅限于“交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