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研究(7)

时间:2025-07-07

(3)三角形图形的变化,如变化为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或变化为等腰三角形等;

(4)从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到任意正多边形的旋转变化等.

(5)还可以从上述各种情况的组合上进行变化,探究其对题目结论的影响

5.关注探究与接受的融合,选取接受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接受的学习内容 由于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等特点,许多知识都不是仅凭探究或接受就可以完成教学,关注这部分内容的探究设计,可以使传统的“讲授法”与探究性学习有机、高效地结合起来.

案例8:人教版八下16.2.3整数指数幂(二)(详见附件3第10个教学设计)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是一个知识 “同化”的过程.为了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我增加了用小数表示10的负整数幂的规律探究过程:首先通过填空的形式使学生发现规律,从而想到运用规律,此时再要求他们类比已经学习过的科学记数法,对一些较小的数进行表示.整个过程既有对规律的探究,也有对方法的讲授.

6. 关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探索 性质”的学习内容 “探索 性质”是在“图形的认识”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句型,它体现出《标准》对认识、掌握图形的性质的“过程性”要求.事实上,《标准》认为,空间与图形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案例9:浙教版八上《3.2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

详见附件4中第一个教学案例《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

(三)对“探究活动一般过程的设计”的研究与分析 “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的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其达成有效的载体之一是探究性教学.在实践中,本课题组侧重研究了数学过程性目标的达成与相应的数学活动设计,形成了论文,获省一等奖(见附件1),现将部分成果呈现:

1.经历性目标与数学活动设计

案例9:(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相反数》

学习内容: 相反数的代数特征 经历性目标:经历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归纳相反数的代数定义的过程,正确理解相反数的代数特征,学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相应的数学活动设计:1. 对几个有理数进行分类(学生的分类方法可能不唯一);2.再举几对象 、 这样的数;3. 归纳定义;4. 探究关键词:自读一遍相反数的定义,你认为在什么地方应该加重语气?

提高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研究(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