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练习答案(8)
时间:2025-05-07
时间:2025-05-07
《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根据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编写,课后没有答案的练习的比较详细的答案
③[ y ]
④[ p ]
⑤[ ](拼音的ch、见《学习指导书》P188)
⑥[ ](拼音的x、见《学习指导书》P188)
3.指出汉语普通话中下列音位的区别特征(6分,每小题1分)
①送气与否不同,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②圆唇与否不同,前者不圆唇,后者圆唇。
③舌位的高低不同,前者是高元音,后者是半高元音。
④舌位的前后不同,前者是舌位前,后者是舌位后。
⑤发音部位不同,前者是舌尖前音,后者是舌面前音。
⑥发音方法不同,前者是清辅音,后者是浊辅音。
六、问答题
1.人类发音器官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人类发音器官可分动力、发音体、共鸣腔三大部分。动力部分控制气流的进出,为发音提供动力;发音体部分主要的发出声音,这部分主要作用的是声带;共鸣腔部分包括口腔和鼻腔、咽腔,主要作用是调节气流,发出各种各样的音素。
2.音高和音重在汉语中是否区别意义?举例说明.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它们在汉语中都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的声调就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同样的元音和辅音构成的音节,声调不同,意义就不一样,例如“刀子”和“稻子”,就是通过声调区别的。音重也可以区别意义,比如轻重音就是由音重的变化形成的,比如“莲子”和“帘子”中的“子”,音重不同,意义就不一样。
3.元音和辅音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①气流是否受阻,这是元音和辅音最本质的区别,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一定不受阻,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一定在某个部位受到阻碍。
②发音器官各个部分是否保持均衡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个部分保持均衡紧张,而发辅音时,只有构成阻碍的那部分器官紧张。
③气流强弱,发元音时,呼出气流不受到阻碍,因而较弱,而发辅音时,因为呼出气流必须克服阻碍才能释放出来,因而气流比较强。
此外,还可以通过声带振动与否和发音时时间持续久暂观察二者的区别。
4.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
音素间的对立关系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差别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判定对立关系的方法是找到一个语音环境,然后用替换的方法进行测试。例如汉语gāng,意思是“钢”,如果把其中第一个辅音g换成k,后面的韵母不变,成为kāng,那么词的语音形式变了,意思也变成了“糠”,可见,在这个音节中,[k]和[k‘]是不能互换的,[k]和[k‘]就是对立的关系。又如英语bad,意思是“坏的”,如果把其中的b换成d,这个词的语音形式变成了dad,与原来不同,含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小孩口语说的“爸爸”,可见,b和d是不能互换的,因此b和d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关系。 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处在互补关系之中的几个音素不可能出现在相同的语言环境里,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我们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例如汉语普通话[æ、a、A、ɑ]四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是各不相同的,在正常情况下,出现[æ]的地方不会出现其他三个元音,[a]、[A]和[ɑ]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四个元音音素的出现环境互相补充,不会有对立现象。因此我们有可能把它们归入同一个/a/,让它们成为/a/的四个条件变体。
5.举例说明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汉语(普通话)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构成。声母由辅音充当,韵母由元音或元音加上鼻辅音构成,其他辅音不能出现在音节末尾,有的音节没有辅音声母,但绝对不能没有韵母和声调。在韵母中,有的音节没有韵头和韵尾,但绝对不会没有韵腹。
《语言学概论》学习辅导书参考答案(第四章)
举例解释下列名词
1.内部曲折:指的是依靠词根中的元音或辅音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的手段.如:(英语)foot(脚,单数)-feet(脚,复数),goose(鹅,单数)-geese(鹅,复数),build(建设,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