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间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检验(3)

发布时间:2021-06-07

行行为函数设定的精准度。

国内方面,杜海涛(2002)对中国上证回购和现券市场28天至19年的9种利率做了预期检验研究,结论是无法拒绝预期理论。由于缺乏长期零息票利率数据,该研究中所用的各种长期利率数据分别固定于某一支债券,因而样本时期内各种长期利率的期限并非固定不变,而国外研究则一般采用估计或构建的零息票利率数据。另外,作为实证对象的交易所国债交易由于其交易量过小,在体现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方面显然不如银行间国债交易更有说服力。唐齐鸣等(2002)对中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进行了预期理论检验,结论同样支持预期理论。然而,其研究局限于120天以内的短期利率,并没有涉及到中长期利率。本文将对利率期限结构预期理论做出较全面的分析与概括,并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将关注于更能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的银行间国债市场,使用零息票利率来构成预期检验的数据样本,并将分别运用回归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两种方法来检验预期理论。

二、预期理论

(一)预期理论的定义

概括而言,预期理论主要阐述了“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之间不存在套利机会”的思想。从这一思想出发,预期理论的定义呈现出

中国银行间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检验(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