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间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检验(11)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1997年,为了抑制证券交易所的投机行为、强化金融企业管理体制,商业银行从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分离出来而组建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机制逐渐改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中国债券交易的主要场所,交易品种包括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中信债等企业债。2003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全年回购与现券交易额突破15万亿元,其中现券交易额超过3万亿元,远远高于同期交易所债券交易额。2004年上半年,全国债券市场交易额总计为8.7万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为5.92亿元,占据了整个市场68%的份额。银行同业拆借和回购利率,已经成为央行公开市场调控的重要政策目标之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形成的收益率已经成为国内市场利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步成为各类投资者资产定价的重要基准,对推动利率市场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研究对象确定为银行间国债的利率期限结构。
预期理论检验研究通常都采用零息票利率,以避免息票效应的影响。由于零息票债券一般仅限于短期债券,因此如果研究对象包含了长期利率,那么就必须利用插值技术或利率模型来获得长期零息票利率的估计值。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是运用Svensson(1995)所提出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估计而得,通过对2003-01-01~2004-04-19这一时期共计321天的银行间国债交易数据进行估计处理,构建了该样本期间的零息票利率数据集。表1列出了零息票利率构建中收益率误差平方和的均值平方根(root of mean squared yield error, RMSYE)的统计指标。可以看到,误差均值很小,误差最大值并不显著,而误差的标准差值也较小,表明误差情况比较稳定,因此,这里所构建的零息票利率数据集是比较准确而可靠的。
下一篇:什么是探索性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