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5)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义建设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在于,第一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这表现为,首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其次,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再次,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客观需要。第二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它也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其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2]
还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党的十七大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非常及时,又非常必要。第一,一种外来思想要实现与本土文化的结合,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中国广大老百姓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非常深刻、高度抽象的革命学说,要完全接受它,同样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宣传普及的过程。第二,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使我们对马列经典作家的思想存在着诸多误读之处,而且,即使是被当时的社会实践检验为正确的马列经典作家的思想,也需要在当代中国实践中得到新的丰富和发展,所以,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更正以往对马克思主义误读的需要,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6]从国家发展与前途命运的角度,有学者认为,努力推动这一创新理论的大众化意义重大,首先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需要。其次是,是引领和团结广大群众的需要。再次是,是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需要。最后是,是保持党的理论的生机与活力的需要。任何一种理论,不管它如何先进,如何高亢在上,如果只停留在理论界、宣传机关和领导阶层的层面,它的生机与活力是有限的。[7]客观地讲,只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更为广泛而深入地根植于人民大众之中,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永远保持生机与活力。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