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大桥(5)

时间:2025-07-11

中国大桥简介

身,并坚持工作至1951年6月,同年8月病逝。

专家组先后共作了八个桥址线方案,并逐一进行了缜密研究,所有的方案有

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利用长江两岸的山丘以缩短引桥和路堤的长度。1950年9

月至1953年3月,曾三次召开武汉长江大桥会议,就有关桥梁规模、桥式、材

质、施工方法等进行讨论。1953年2月18日,毛泽东在武汉听取中共中央中南

局领导关于大桥勘测设计的汇报,并登上武昌黄鹤楼视察了大桥桥址。大桥选址

方案经中央财经委员会批准确定后,铁道部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初步设计。1953

年3月完成初步设计,延聘苏联专家进行指导并委托苏联交通部对设计方案鉴

定。

1953年4月1日,周恩来批准成立武汉大桥工程局(今中铁大桥局集团的

前身),负责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与施工,彭敏任局长兼党委第一副书记,杨在

田、崔文炳任副局长,汪菊潜任总工程师。同年7月至9月,铁道部派出代表团

携带武汉长江大桥全部设计图纸资料赴苏联首都莫斯科,请求苏方协助进行技术

鉴定,苏方为此派出由25名桥梁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进行研究,鉴定会的改进

建议包括稍微调整汉阳岸的桥址、同意采用气压沉箱法施工等,且鉴于桁架梁结

构的丹东鸭绿江大桥在朝鲜战争中被炸毁时梁部坠落,故处于战备考虑建议长江

大桥桥梁形式改为三孔一联等跨连续粱。1954年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

务院第203次会议听取了时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关于筹建武汉长江大桥的情况

报告,并通过了《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议》,决定采纳苏联的鉴定意见、

批准长江大桥的初步设计,正式任命彭敏为武汉大桥工程局局长,杨在田、崔文

炳任副局长,同时批准了1958年底铁路通车和1959年8月底公路通车的竣工期

限。

1954年,国务院批准了铁道部聘请苏联专家组来华支援的请求。1954年7

月,苏联政府派遣了以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Константин

Сергеевич Силин)为首的专家工作组一行28人来华进行技术援

助。西林是苏联著名桥梁专家,曾于1948年至1949年间两次赴中国,协助修复

东北地区铁路和松花江大桥,并参加过成渝、天兰、兰新铁路的桥梁建设。西林

来到中国后,表示认为长江大桥不宜采用气压沉箱法施工,原因是长江水深流急,

沉箱需要下沉深达30米至40米,在接近四个大气压的环境下,每名工人只能每

武汉长江大桥(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