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大桥(4)

时间:2025-07-11

中国大桥简介

结果也不了了之。1937年3月,长江南岸的粤汉铁路徐家棚站(今武昌北站)

与北岸平汉铁路刘家庙站(今江岸站)之间的铁路轮渡通航,火车乘渡轮过江从

此成为“江城一景”。

第四次规划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百废待兴,而兴建武汉长江大桥的计划也再度旧事重

提。湖北省政府于1946年8月25日举行会议,决定邀请粤汉区、平汉区铁路管

理局及中国桥梁公司共同组织成立武汉大桥筹建委员会,省政府主席万耀煌为主

任委员,茅以升为总工程师;同年9月初中华民国行政院工程计划团团长侯家源

偕同美国桥梁专家鲍曼等考察武汉长江大桥桥址。同年,由中华民国内政部营建

司司长哈雄文陪同美国市政专家戈登来汉视察,并有平汉区铁路管理局局长夏光

宇参加,当时提出的建桥意见是:铁路和公路合并可降低造价,位置仍以龟山、

蛇山之间为宜;为减少墩数、便利船运,决定改用较长跨度的悬臂拱桥,设4

墩5孔,同时考虑到铁路干线运输日益繁忙,大桥可适当提高载重等级。后因国

共内战、经济困难,国民政府无暇顾及长江大桥的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计划再

次搁置。

第五次规划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时年63岁、自1913年起多次参与

武汉长江大桥规划、勘探的李文骥,联合茅以升等一些科学家、工程师向中央人

民政府上报《筹建武汉纪念桥建议书》,提议建设武汉长江大桥,作为“新民主

主义革命成功的纪念建筑”,并详述前四次规划经过和受挫的原因,论述当时中

国能建成大桥的可能性与具体工程内容、经费预算(600亿旧人民币)等。中央

政府对此甚为重视,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

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上通过建造长江大桥的议案,并于1949年末电邀李

文骥、茅以升等桥梁专家赴京,共商建桥之事。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指示,

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立即着手筹划修建武汉长江大桥。

1950年1月,铁道部成立铁道桥梁委员会,同年3月成立武汉长江大桥测

量钻探队和设计组,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任专家组组长,开始进行初步勘探调

查,李文骥第五次赴武汉参与长江大桥设计和测量勘探,惟李文骥当时已抱病在

武汉长江大桥(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