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大桥(10)

时间:2025-07-11

中国大桥简介

武汉长江大桥,召集了当时最优秀的专家,调动了当时全国最先进的设备。

在“集全国优秀人才,建长江第一大桥”的动员令下,各地优秀桥梁专家、

技术人员汇聚武汉。他们有的来自铁道部北京桥梁事务所,有的来自茅以升先生

的中国桥梁公司;有的来自南方的广州铁路局,有的来自东北的哈尔滨铁路

局 1955年2月成立的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是著名桥梁专

家茅以升,委员包括罗英、陶述曾、李国豪、张维、梁思成等。

建桥所需的钢材等材料和设备,靠全国人民支援。参战人员忘我工作,不计

报酬,不讲条件,大家把工地当成家,吃在工地,住在工地。

为了修好这座桥,铁道部还请前苏联桥梁专家、苏联科学院院士西林等人组成一

个28人的专家组,提供技术指导。

施工方法

方秦汉院士称,当年建武汉长江大桥,图

的就是“百年大计”。大桥自

1950年初中央人

民政府指示铁道部着手筹备,到1955年9月1

日正式开工,筹建工作就开展了5年。从大桥

的桥址线到桥式、净空、建桥材料,甚至是桥

头堡的设计等等,都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和试验。

当时中央指示:“修建的长江大桥应当成为一 大桥美丽的夜景

个卓越的建筑,它不但应以现代化的技术解决国家巨大的经济课题,而且在建筑

技术上还应以雄伟壮丽的外观标志中国的新时代。”例如桥头堡的设计,为了寻

求最佳方案,当时政务院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向各建筑设计院和各大学建筑系广泛

征求美术方案,并邀请国内知名的建筑、美术、城市规划专家及桥梁专家,对已

征集的美术方案进行评选后送政务院审批。

武汉长江大桥的初步设计是采用桥梁建设界惯用的气压沉箱基础。这种技术

工人得到深水作业,承受气压和水压的变化,在长江这样接近40米深的江底,

每个工人一天只能工作2小时,而且呼吸困难,极易出现氮麻醉现象,得一种“沉

箱病”。

武汉长江大桥(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