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珣版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20)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②交际功能—表达社会关系和私人关系
③话语功能—使语言的组成部分连贯衔接
3、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P79)
话语:是在交际过程中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是由结构衔接、语义连贯、排列符合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话语从形式上看通常是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可能是句组、段落甚至篇章,也可能只是一个句子,一个短语甚至一个词。话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话语分析”也称“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美国学者哈里斯(Z.Harris)于1952年最早提出这一术语,现已发展成为新的边缘学科“话语语言学”。主要研究句子间的结构衔接、语义连贯、句际关系、话语结构、会话分析、篇章结构、话语与语境、话语与信息等。由于话语是口头表达的一种常见形式,对日常会话的结构与规律进行分析的“会话分析”已成为话语分析重要的组成部分。70年代美国社会语言学家萨克斯(H.Sacks)提出会话的特点是“话题轮换”(“话论”“比邻应对”“插入序列”“分叉序列”“预示序列”“开头序列”“结束序列”
话语分析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必须加强连贯表达的能力,培养话语能力等。(P81)
4、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
50年代末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他指出语言不仅是描写、陈述和说明客观世界,提供信息,而且人们说出话语也是一种行为。奥斯汀(J.Austin)认为人们所说出的话语能同时进行三种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对“会话含义”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会话中说话者言外之意的研究。
60年代中期,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他认为会话能顺利地进行需要双方互相配合,共同遵守一些基本规则。他提出合作原则:
1、质的准则——所说的话要真实
2、量的准则——所说的话要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3、关系准则——所说的话必须是有关的、切题的
4、方式准则——
所说的话要清楚、有条理、简练,避免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