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珣版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17)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希望对你有帮助
进行共时研究。
20世纪前半叶,欧洲出现了结构主义思潮,30年代出现三学派:
A强调语言符号功能的布拉格功能语言学派;
B强调语言符号间各种关系的哥本哈根语符学派
C强调共时描写语言事实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影响最大),创始人为美国人类学家鲍阿斯(F.Boas)、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E.Sapir)和布隆菲尔德
(L.Bloomfield)。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主张用共时研究的方法,通过可以观察到的语言材料科学地、客观地描写语言的内部结构,揭示系统内部的关系。布隆菲尔德还受当时盛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后期又出现了伦敦功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和莫斯科控制结构语言学派。
贡献:对语言的结构系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描写,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结构分析和结构描写方法。
局限:只集中于语言形式、结构的分析,忽视对语言意义的研究。
3、转换生成语法(P74)
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乔姆斯基
(N.Chomsky)的《句法结构》出版。标志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诞生。
乔在语言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目的上猛烈抨击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传统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都不能回答“语言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不能解释语言是如何为人所掌握的,反对结构主义语言学只以人们的实际话语为对象,以语言的描写和分析为目的。
他提出区分“语言能力”——人们内化了的语言规则体系和“语言表现”——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即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认为语言表现不能全面反应语言能力,只就有限的话语进行结构分析不能揭示语言的本质,无法解释人类语言的创造性特征。语言学需要研究的是能使人掌握语言的规则体系,说出无限话语的人类的认知结构中的语言能力,提出“语言习得机制”、“普遍语法”的假说和“深层机构”、“表层结构”的理论。把语言学的触角伸向人类认知领域,探讨语言的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