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学生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_省略__中国(2)
时间:2025-04-23
时间:2025-04-23
NSSE调查,经汉化和文化适应性调整形成了NSSE-China中文版问卷,并自2009年起,连续在全国开展年度调研。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大学教学过程及大学生学习经验问题,并借鉴学生学习性投入理论开展实证研究。本研究以2009年NSSE-China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量化统计分析方法,探索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对其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中国研究型大学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规律,以充实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积累。
二、大学生学习性投入与大学影响力模型
1.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文献分析
大学生学习性投入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且不断发展的概念,它立基于北美学界关于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研究积淀。起初,人们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主要以学生作为主体,认为学生花在学习活动上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其学习效果就
¹但是随着对学习经验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不断充实,阿斯汀等学者发现仅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学习性投入,视越好。
角过于局限。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性投入状况及学习成效与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关联,即学校如何通过配置资源、安排课程、组织各种活动、提供服务从而鼓励学生参加与学业成就密切相关的有效教学活动,也应成为研究大学生学习性投
º因此,乔治#库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理论,使其概念界定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入的重要内容。
个人努力和投入,二是以院校为主导的整体学习环境创设;而学生学习性投入的核心是有效教育活动中学生个体学习与院校整体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已有研究中,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性投入主要包括个人学习努力、生师互动、生生互动等要素,而以院校为主导的学习性投入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支持度和学业挑战度等要素。它们对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归属感、满意度以及未来志向等方面的学习结果都具有积极影响。
除了学生学习性投入会对学习收获产生影响之外,学生入学前的特质以及院校组织特征也会通过作用于学生学习性投入而间接影响其学习收获。例如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受教育水平)、性别以及上大学前的学习准备等都可能影响学生在学期间的学习性投入,进而造成其学习结果的差异;此外,院校的规模、类型、组织文化以及学科等因素也都会对学生学习性投入产生影响。
近几年,我国学者也开始对大学生学习性投入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总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侧重分析现状挖掘问题,例如清华大学»、重庆大学¼等院校基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结果,采用与国内外同类院校比较的方式,评价本科教育过程。另一类则重点探索学生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例如,有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学习性投入对学生成长具
½而学生课堂学习程度和在课外活动中的投入,对课业成有正向的中介作用,这种作用在不同类型院校中存在着差异。
¾绩、知识获得和认知发展的自我评价会产生正向的影响作用。
这些研究为探索我国大学生学习经验和大学教育过程提供了实证依据。然而,在内容上,现有研究对学生学习性投入的现状分析较多,对于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不足,特别是对学生学习性投入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缺乏深入研究;在工具上,现有研究对学生学习性投入、学生成长等概念的测量指标单一,且许多实证研究缺乏对测量工具可靠性的分析;在方法上,多数实证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或回归分析探讨变量间的相关或因果关系,而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深入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及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本研究主要在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并力图有所创新。
2.大学影响力模型
大学影响力模型(CollegeImpactModels)是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其核心贡献是揭示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发展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学生带着个人的先赋特征进入大学之后,其学习状态受到院校环境、组织特征、人际互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并且最终形成学生的收获成长和变化。其中,阿斯汀、汀陀、帕斯卡雷拉和韦德曼等学者的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从这些研究所关注的变量来看(如表1所示),它们都采用了/输入-过程-输出0的模型建构形式;同时,学生与大学的整体环境、校内人际互动所发生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其中,帕斯卡雷拉的/整体变化评定模型0较为全面地考虑了学生个人先赋因素、教育过程因素、院校组织结构因素的
¿影响,为多个院校样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概念框架。在该模型中,有五类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发展(学习收
¹例如佩斯自20世纪80年代根据泰勒的/任务时间0概念,对学生的/学习努力质量0(QualityofEffort)进行了大量研究,他发现学生在一些特定的教育活动中投入时间和精力越多,就越能从中获益。
ºKuh,G.D./WhatStudentAffairsProfessionalsNeedtoKnowAboutStudentEngagement,0JournalofCollegestudentDevelopment50,9(2009).
»罗燕等.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09)))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5).¼王娟娟等.高等院校是生互动教学的个案研究)))以重庆大学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