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现代社科现代社科文阅读指导(5)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网络精品小说,精挑细选,绝对给力。
D.用文言文写作
27.帮助是有的,但是否非此不可呢?
A.从文言文里学习写作
B.把文言文的比重加大
C. 在白话文里添加文言成分
D.从白话文里学习文言词语
28.甲和乙的发言中多处使用"文字"一词,其中三处加了横线,对它们的正确理解是
①古人是很讲究文字简洁、干净、利落的
②全部否定传统的语言文字,文学
③文言文中的词汇和文字表现力等还在不断丰富现代汉语
A.语言运用的风格 B.写作运用的语言 C.记录语言的符号 D.连缀成篇的文章
答:句①中的"文字"指_____;
句②中的"文字"指_____;
句③中的"文字"指_____。
前两题考查根据语境理解代词"此"的意义。第26题的四个选项都是在上文中已出现过的内容。如果用A或C项代替"此",势必造成前后矛盾,用B虽没有矛盾,但讲不通,只有D项是合适的,与上文也就一致了:我说可以教点文言文,但目的不在于"用文言文写作"。
第27题理解更难一些,但只要弄清上文的意思,理解也就找到了门径。上文主要说学习文言文在一定程度上对白话文的写作有帮助,随后是语意来一个转折:"但是否非此不可呢?"这个"此"自然就是指A(从文言文里学习作)了。D项正好与上文相反,造成矛盾,而B、C两项则转移了话题,与上文脱节。 第28题是对"文字"这个多义词的语境义的判断。对多义词的理解,必须善于正确推断.其前提还是语境,第①句说文字"简洁、干净、利落"只可能指B(写作运用的语言)或D(连缀成篇的文章);第②句中的"文字"只有理解为C(记录语言的符号),方可与后面的"文学"相并列;第③句中的"文字"后有"表现力"相连,则只能理解为B(写作运用的语言)。脱离语境,凭空猜测,肯定答不好这类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