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现代社科现代社科文阅读指导(2)

时间:2025-07-10

网络精品小说,精挑细选,绝对给力。

阅读社科文,与阅读科技文一样,首先要过的是词语关。现代汉语中,同义词十分丰富,人们在写作时,往往要选择最准确的一个去表情达意;即使是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也有所不同。因此,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熟知词语本身的含义,要求准确理解,不能随意揣测;二是全面把握上下文材料,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相关信息。做到这两点。就能较好地认定词语的含义。

(一)理解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

有些词和短语在文章中含有较丰富的信息,阅读时必须看得清,抓得准。

[例1] 1994年第27题

阅读材料: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保持,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传统不肯变,因此情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它把规律解释得宽,可以收容新风气,免得因对抗而摇动地位。传统愈悠久,妥协愈悠久,妥协愈多,愈不肯变,变的需要就愈迫切,不再能委曲求全,于是旧传统和新风气破裂而被它破坏。上面文字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

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

A把握时机,委曲求全

B.顺应形势,改变常规

C.等待机会,破除习惯

D.因势利导,不拘一格

本题考查能够理解和把握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能力。阅读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传统不肯变", 又"不得不?quot;,"因此规律、习惯……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这样,可以理解"相机 破例"就是顺应、迁就形势,去改变传统和常规。这种改变是很自然的事,它不靠主观去"把握时机"(A),也不靠主观去"因势利导"(D),更不是靠什么"等待机会"(C),因此只有B项是正确的。

[例2]1997年高考上海试题第23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答题。

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历年高考现代社科现代社科文阅读指导(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