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现代社科现代社科文阅读指导(10)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网络精品小说,精挑细选,绝对给力。
问题:"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
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汉一样遭遇坎坷,曾像士兵一样战斗。
B.(他)终于与流浪汉、士兵那样的社会底层民众融为一体。
C.(他)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士兵一样在世上消失。
D.(他的声名)像流浪汉、士兵等劳苦大兵那样被社会吞噬。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句意的能力。"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这一精彩绝伦的类比内涵深厚,反映了托尔斯泰的精神境界和作者崇高的敬意。正确理解这一类比,需要有较高的文学鉴赏水平。正确答案为C。不少考生错选了B项,显然没有理解作者所赋予的意义,同时也缺乏有关的背景知识。
[例9] 1994年高考第28题
阅读材料: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方面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例如明、清的批注家要把《水浒》、《儒林外史》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汉书》挂钩搭线,西方17-18世纪批评家也要把新兴的长篇散文小说遥承古希腊、罗马的史诗。这类暴发户造谱牒或者野孩子认父亲的事例,在文学史上常有;它会影响创作,使作品从自然的天真转而为自觉的有教养、有师承,所以未可忽视。
问题:请用文中的词语,稍加组织,填入空格,不超过20字,注意前后的衔接。
文中用"暴发户造谱牒"、"野孩子认父亲"作喻,来说明当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本题考查对文中两个比喻所蕴含内容理解的能力。暴发户本来无"谱牒"可造;既是"野孩子",又哪里去找父亲呢?结合上文看,上文谈的是新风气代兴的相反相成现象的两个方面:-个是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另一个是强调"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这里比喻的显然不是前者而是后者。按题要?quot;用文中的词语"来组织答案,那就是:"新风气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的"。解答此题时还应当注意上下文的衔接。
(二)把握文中重要语句
"重要语句"是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只要准确把握住这些语句,就能正确地理解文意。人们常把这种关健性语句称为"文眼",现代文阅读测试题的"考点"往往就设在"文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