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现代社科现代社科文阅读指导(3)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网络精品小说,精挑细选,绝对给力。
此段中"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中的"症结"指的是 A."我"还能写得更好"的症结。
B."我"不能突破现有写作水平的症结。
C.下文"一个伟大的人"给"我"的启示。
D."我"至今不知其所在的那个症结。
本题考查能够理解和把握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能力。首先要弄清"症结"的本义:中医指腹腔内结块的病。一般比喻事情弄坏或不能解决的关键。然后再结合原文看,这里谈的是"我"写了一些文章,虽然别人"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但是"我"还是感到"能写得更好",那么,不能突破现有写作水平的关键,即"症结"何在呢?经过分析,可以断定B是应选的一项,A的说法虽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在这里并不十分贴切,因为它不符合"症结"这个词语的内在含义。 C项是指怎样解决了这个"症结",D项则是明显的错误。
[例3] 1995年高考第28题
阅读材料: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问题:这一段末尾说"教是为了不教"。下面摘引叶圣陶先生的一些论述,其中哪几项是说明这个名句中"不教"的?(只写字母即可)
A.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B.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C.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自己去探索。
D.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E.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F.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
本题主要考查对短语"不教"的理解。从表面理解,"不教"就是不需要进行教学或教育,但在文中却是指教学工作所达到的最好的效果。由此可推断B、E两项符合要求。而其他几项主要讲应该怎样去教(A、C.F),或只是表面图解"教是为了不教"(D),没有抓住"不教"这个短语内涵丰富的意义。这就告诉我们,文章中有些词语或短语,它们所隐含的信息十分丰富,对于这些词语或短语,绝不能只求字面的理解,必须准确地把握其言外之意,这样才能弄清楚它们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