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成像的研究(8)

时间:2025-04-30

博士论文全息成像的研究

眼视觉的综合产生3一D图像。体显示能创建3一D图像,但失去如阴影、遮挡、纹理梯度的视觉深度信息,也不能提供足够的深度重叠信息。

(4)视频全息显示:它结合了全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采用计算机对物波函数、三维数据已知物体或对物体的体视图编码生成全息图,由空间光调制器生成衍射光栅,实现对输入光波的调制,通过水平和垂直的扫描镜产生动态的真三维全息图像,且提供了全部深度感。是实现动态全息显示的主要方法。

在以上方法中,视频全息显示方法实现了包含全部深度信息的动态三维全息显示,是目前最佳的动态显示方法。

从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情况看,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S.A.Benton为首的空间成像小组利用全息视频技术,在美国ARPA(AdvancedResearchProjectAgency)、NSF(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和IBM、NEC、Kodar、Intel、Phlips、Sun、Microsoft等世界著名企业和组织的大力资助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5I,于1990年首次生成30mmX30ramx30mm的实时、具有水平视差的三维全息图;1992年又生成了150mmX75mmX160mm真彩的实时、三维全息图像,1994年以后,MarkLucente研究的快速算法对三维全息图的带宽进行了压缩,使得三维显示实时性更强。2000年,MIT和日本大坂城市大学相继研究出实时的三维全息空间成像系统吼2000年波兰华沙大学SutKowsKi.M、KnjawinsKa.M以数字全息概念开展了用高分辨率液晶二维CCD和高精度距离选通技术直接获取物体的灰度和相位信息的研究。近几年来,美国华盛顿大学HIT实验室发展利用低功率激光器,通过一视网膜显示器,使形成图像的激光束能直接被人的视网膜接收到,以达到使人能在空间直接观察一高亮度三维图像的目的,并在航空、军事等领域得到重要应用。瑞士洛桑大学在全息显微领域作了大量的工作,基于菲涅耳衍射,采用数字全息重构方法显示了细胞变化的三维图像142I。日本、韩国等科研人员通过CCD获取物体系列视差投影图像,采用全息图综合方法生成具有三维感的全息图像,全息电视的研究在国外也悄然进行,已能显示静态或动画图像191。

以上成果给全息三维显示带来了希望,但也存在不足,其不足之处表现在:(1)视角范围、图像体积有限(3)没有获得特别有效的全息光栅(全息图)的计算方法(4)由于全息计算数据量巨大,导致动态显示异常困难。(5)受目前使用的空间光调制器(SLM)的空间带宽积的限制,衍射角受到影响。从国内研究情况看,对视频全息的研究甚少。但)ll'-J大学物理系在光全息显

全息成像的研究(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