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怀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5)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退等现象。通常来讲,只要这几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就无须过度关注和紧张。
记者: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
游旭群:一是个人层面,通过个人努力、充分调动个人资源进行自我支持和维护。二是社会层面,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专业团体获得更多可靠的信息支持,通过家庭、亲人、朋友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通过政府部门、工作单位等获得更多的组织支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2月6日)材料三: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当疫情早期带来的“潮水般”的心理应激反应过去,一些新的心理健康风险会浮现出来。虽然近来疫情防控情况持续好转,但部分一线医护人员、基层防控人员的疲劳感、倦怠感和情绪波动情况却有所加重。还有一些家庭由于延迟开学出现了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
江西南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何静丽最近发现,随疫情变化“冷”了一段时间的热线又“热” 了起来。而且夫妻、亲子、邻里关系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咨询内容多了起来。她认为,在战“疫”中被激活并丰富起来的心理疏导干预机制应该在今后融入日常生活,这有利于提高公众生活质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在江西南昌,市防控应急指挥部成立了以心理咨询师为主体的人丈关怀工作组,招募600多名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志愿者,通过社盅媒体将心理疏导干预的触角深入到社区人群。在上海,卫生健康部门在网络平台设立心理服务板块,目前已有200余名专业咨询人员参与,提供24小时服务。知乎APP通过设置“心理援助” “大家,不怕”等版块、开办“送你一副心理口罩”网络圆桌帮助网友缓解焦虑情绪、保持心理健康。互联网心理咨询平台“简单心理”开设“医护专线”,特别向医护人员提供免费的心理服务。
(摘编自新华社《心理战“疫”进入“换挡期”,有哪些新风险?该如何应对?》,2020
年3月11日)
4. 下列对“应激反应”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应激反应是一种内在平衡被打破导致机体紧急调动生理、心理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适应性反应。
B. 在一线抗疫的医务工作者会出现忐忑不安的预期性焦虑和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两种应激反应。
C. 疫情引发的紧张、恐慌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但如果应激状态持续太久或过度,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上一篇:云计算中服务资源调度与管理
下一篇:大金空调故障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