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分解窑操作的体会(二)(5)

时间:2025-07-14

13.2 前结圈

在正常煅烧条件下,物料温度达1350-1450℃时,液相量约为24%,粘度比较大。当熟料离开烧成带仍在1300℃以上,在烧成带和冷却带的交界处,熟料和窑皮有较大的温差。带有液相的高温熟料覆盖在温度相对较低的窑口窑皮上就会粘结形成前结圈。对于预分解窑来说,前结圈是不可避免的,只是高一点和矮一点的问题,尤其当窑操作员控制二次风温度过高、燃烧器内流风偏大和采用短焰急烧时,烧成带高温区更为集中,液相更多,粘度更小,熟料进入冷却带时,仍有大量液相在交界处迅速冷却。温差越大粘结越严重,前圈长得更快。另外,短焰急烧,熟料晶相生长发育差,易烧出大块熟料。但熟料中细粉比例也增加,冷却机返回窑的粉尘量大。这样更促进前圈的增长。

13.3 熟料圈

它结的位置是在烧成带与过度带之间,是窑操作员最头疼,对窑危害最大的结圈。在熟料煅烧过程中,当窑内物料温度达到1280℃时,其液相粘度较大,最容易形成熟料圈。这时如果生料KH,n 值较低,操作时窑内拉风又太大,火焰太长,烧成带后边浮窑皮逐渐增长,长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形成熟料圈。

熟料圈形成以后的现象

1) 火焰短而粗,火焰前部白亮但发浑,窑内气流不畅,火焰受阻伸不进窑内。窑前温度升高,窑筒体表面温度也升高。

2) 窑尾温度降低,窑尾负压明显示上升。

3) 窑头负压降低,并频繁出现正压,发生倒烟现象。

4) 烧成带来料不均匀,波动大。

5) 窑传动电流负荷增加。

6) 结圈严重时窑尾密封圈也现漏料。

13.5 结圈的预防措施

13.5.1 选择适宜的配料方案稳定入窑生料成分

一般说烧高KH、高n的生料不易结圈,但熟料难烧,fCaO含量高,对保护窑皮和质量不利,反之,熟料烧结范围窄,液相量多,熟料结粒粗,窑不好操作易结圈。但生产经验告诉我们,烧较高KH和相对较低的n,或较高的n和相对较低的KH的生料都比较好烧,又不容易结圈。因此,窑上经常出现结圈时,应改变熟配比,适当提高KH或n,减少熔剂矿物的含量对防止结圈有利。

13.5.2 减少原燃料带入的有害成分

一般粘士中碱含量高,煤中含硫量高。因此,如果窑上经常出现结圈时,视结圈料分析结果,最好能改变粘干或原煤的供货矿点,以减少有害成分对结圈的影响。

13.5.3 控制煤粉细度,确保煤粉充分燃烧

预分解窑操作的体会(二)(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