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分解窑操作的体会(二)(3)

时间:2025-07-14

10.4 风、煤、料和窑速合理匹配是烧成系统操作的关键

窑和分解炉用煤量取决于生料喂料量。系统风量取决于用煤量。窑速与喂料量同步,更取决于窑内物料状况。所以风、煤、料和窑速既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对于一定的喂料量,煤少了,物料预烧不好,烧成带温度提不起来,容易跑生料;煤多了,系统温度太高,物料易被过烧,窑内容易产生结圈,结蛋,预热器系统容易形成结皮和堵塞;风少了煤粉燃烧不完全,系统温度低。在这种情况下再多加煤,温度还是提不起来,CO含量增加,还原气氛下Fe2O3变成FeO,产生黄心熟料。在风、煤、料一定的情况下,窑速太快生料黑影就会逼近窑头,易跑生料;窑速太慢,则窑内料层厚,生料预烧不好,容易产生短火急烧形成黄心熟料,熟料fCaO含量高。

由此可见,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匹配是稳定烧成系统的热工制度提高窑的快转率和系统的运转率,使窑产量高、熟料质量好及煤粉消耗少的关键所在。

11. 应尽快跳过低产量的塌料危险区

预分解窑生产工艺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约60%的燃料量在分解炉内燃烧。一般入窑生料温度可达

830-850℃,分解率达90%以上。这就为快转窑、薄料层、较长火焰煅烧熟料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窑皮较完整的情况下,窑开始喂料的起点值应该比较高,一般不低于设计产量的60%。以后逐步增加喂料量,但应尽量避免拖延低喂料量的运行时间。在喂料量逐渐增加的阶段,关键要掌握好风、煤、料和窑速之间关系。操作步骤应该是先提风后加煤,先提窑速再加料。初期加料幅度可适当大些,喂料量达80%以后适当减缓。加料期间,只要系统的热工参数在合理范围的上限,尽管大胆操作,这样即使规模很大的预分解窑,达到100%的设计喂料量只需约1h以内完成。一般情况下,喂料量加至设计值80%以上,窑运行就比较稳定了。我们操作过大到3200t/d,小到360t/d规模的预分解窑,在窑皮正常的情况下,从开始喂料到最高产量一般都能在1h以内完成。如果说80%以下喂料量为塌料的危险区,那么喂料量从60%增加到80%,只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以后窑况就趋于稳定。这是因为预分解系统中料量已达到一定浓度,料流顺畅,旋风筒锥体出料口、排灰阀和下料管内随时都有大量生料通过,对上述部们的外漏风和内漏风都能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很小塌料。即使有也是小股生料,对操作运行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人们都说,操作预分解窑,窑产量越高越容易操作就是这个道理。

12. 窑内结大蛋的原因入其相应的措施

12.1 熟料配料方案中硅酸率偏低

配料方案中Al2O3、Fe2O3含量高,SiO2含量低是形成窑内结蛋的前提条件之一。所以国内外绝大多数预分解窑都控制Al2O3+Fe2O3<9%,液相量24%左右,SiO2>22%,n>2.50。

12.2 有害成分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结皮或结蛋料中有害成分明显高于相应入窑生料中的含量。因为有害成分能促进中间相特征矿物的形成,而其就是形成结蛋结皮的特征矿物,如钙明矾石(2CaSO4.K2SO4),硅方解石(2C2S.CaCO3)等。有害成分越多、它们的挥发率越高,系统中富集程度越高,特征矿物生成的机会也越多,窑内出现结蛋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目前国内外预分解窑一般都控制入窑生料中R2O<1.0%,CI-<0.015%,灼烧基硫碱克分子比窑在0.5-1.0;燃料中控制SO3<3.0%。

12.3 看火操作和煤粉细度对窑内结蛋的影响

在回转窑操作中,风、煤调配不当有时是很难避免的。当窑内通风不良时,就会造成煤粉不完全燃烧,煤粉跑到窑后燃烧,煤灰不均匀地掺入生料,火焰过长,窑后温度过高,液相提前出现,容易在窑内结蛋。另外,煤粉细度、灰分和煤灰熔点温度的高低也都会影响回转窑的操作。煤粉粗、灰

预分解窑操作的体会(二)(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