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分解窑操作的体会(二)(2)
时间:2025-07-14
时间:2025-07-14
预分解入窑生料CaCo3有90%已经分解,所以生料从分解带到过度缓慢,进入烧成带的料流就比较稳定。但由于预分解窑系统有预热器,分解炉和窑3部分,窑速快,生料运动速度就快,系统中若出现任何干扰因素,窑内热工制度就会迅速发生变化。所以操作员一定要前后兼顾,全面了解系统的情况,对各种参数的变化要有预见性。发现问题,预先小动用煤量,尽可能少动或不动窑速和喂料量,以避免系统热火工制度的急剧变化,要做到勤观察,小动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排除。
预分解窑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控制
操作好预分解窑,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匹配是至关重要的,喂多小料,需要烧多小煤,也就决定了系统排风量。根据窑内物料的烧状况,窑速该打多快,窑操作员必须随时做到心中有数。
10 窑和分解炉风量的合理分配
窑和分解炉用风量的分配是通过窑尾缩口和三次风管阀门开度来实现的。正常生产情况下,一般控制氧含量在1%左右,在炉出口为3%左右。如果窑尾O2含量偏高,说明窑内通风量偏大。其现象是窑头窑尾负压比较大,窑内火焰较长,窑尾温度较高,分解炉用煤量增加时炉温上不去,而且还有所下降。出现这种情况,在喂料量不变的情况下,应关小窑尾缩口闸板开度(当三次风管阀门开度较小时也可开大三次风阀门,以增加分解炉燃烧空气量,也有利于降低系统阻力)。与此同时,相应增加分解炉用煤量,以利于提高入窑生料CaCO3分解率。如果窑尾O2含量偏低,窑头负压小,窑头加煤温度上不去,说明窑内用风量小,炉内用风量大。这时应适当关小三次风管阀门开度。需要时增加窑用煤量。
10.2 窑和分解炉用煤分配比例
分解炉的用煤量主要是根据入窑生料分解率、C5和C1出口气体温度来进行调节的。如果风量分配合理,但分解炉温度低,入窑生料分解率低,C5和C1出口气体温度低,说明分解炉用煤量过小。如果分解炉用煤量过多,则预分解系统温度偏高,热耗增加,甚至出现分解炉内燃尽率低,煤粉到C5内继续燃烧,至使在预分解系统产生结皮或堵塞。
窑用煤量的大小主要是根据生料喂料量、入窑生料CaCO3分解率、熟料升重和fCao来确定确定的。用煤量偏少。烧成带温度会偏低,生料烧不熟,熟料升重低,fCaO高;用煤量过多,窑尾废气带入分解炉热量过高,势必减少分解炉用煤量,致使入窑生料分解率降低,分解炉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窑的热负荷高,耐火砖寿命短,窑运转率低,从而降低回转窑的生产能力。
窑、炉用煤比例取决于窑的转速、L/D及燃料的特性等。一般情况下,控制在(40%-45%):(60%-55%)比较理想。生产规模越大,分解炉用煤量也应按高比例控制。
10.3 窑速和窑喂料量成正比关系
回转窑的窑速随喂料量的增加而逐渐加快。当系统正常运行时,窑速一般应控制有3.0r/min,不过近年来又有提高的趋势,最高已达4.0r/min,是这预分解窑的重要特性之一。窑速快,窑内料层薄,生料与热气体之间热交换好,物料受热均匀,进入烧成带的物料预烧好。如果遇到垮圈,掉窑皮或小股塌料,窑内热工制度稍有变化,增加一点喂煤量,系统很快就能恢复正常;假如窑速太慢,窑内物料层就厚,物料与气体热交换就差,预烧不好,生料黑影就会逼近窑头,窑内热工制度稍有变化,极度易跑生料。这时即使增加喂煤量,由于窑内料层厚,烧成带温度回升也很缓慢,容易出现短焰逼烧,产生黄心料,熟料fCao就高。同时大量未燃尽的煤粉落入料层造成不完全燃烧,还容易出现大蛋或结圈。
下一篇:【转】浅析auto_p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