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的廉实力及其风险分析(4)
时间:2025-07-15
时间:2025-07-15
国有企业的廉实力
管各部门各方面的决策,其质量自然难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也会大打折扣,对企业造成的风险必然增加,为企业造成损失也自不意外。
李金华于2005年6月28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代表国家审计署所作《关于200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2004年,审计署对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10户中央企业原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过程中发现,决策失误造成损失较为严重。根据该审计报告,两个数字的对比情况耐人寻味,10户央企涉嫌经济犯罪金额16亿元,而因决策失误等原因对外投资、借款、担保等造成的损失则高达145亿元。[5]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单纯的消极腐败相比,由于企业经营者违规决策、盲目决策等问题所产生的后果更加严重。近些年,仅仅由于领导层违规进行重大决策,就能使原本经营良好的国有企业造成严重危机甚至破产的情况并不少见。其中,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油)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中航油成立于1993年,是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的海外控股公司。公司经过数年拼搏,从单一的进口航空油料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然而,就在其满怀信心、扬帆起航之际,2004年11月29日中航油却因严重资不抵债,向新加坡最高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根据普华永道会计公司对该案件进行的专项审计,中航油原总裁陈久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不了解原油期货交易业务情况下未经董事会批准盲目进行期权交易。更进一步去分析,陈久霖之所以能在不了解期货交易业务情况下独断专行,违反民主科学决策原则和程序,随意决策,盲目决策,只凭着个人的经验和好恶决定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与投资,反映出中航油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形同虚设。由于企业“一把手”的权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受到相应的制约,决策上出现“一言堂”现象,集体决策制度被破坏,容不下民主气氛,听不得不同声音,也就不了解决策时应该考虑到的负面风险,必然使得决策风险急剧放大。同时,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与防范措施,一旦外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脱离了决策者的预期条件,潜在的决策风险便直接转化为企业危机,甚至把企业拖入濒临破产的境地。[6]
(二)以权谋私,贪污腐败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如果不健全,除了容易造成经营者独断专行、盲目决策之外,还容易造成专权人或小集团的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行为。由于对经营者或“一把手”的权力监督制约不力,个别专权人或小集团就容易贪欲膨胀、滋生腐败,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以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最大化作为决策的基础。这种情况下,他们一般很少考虑企业和国家利益,有时甚至是不惜以损害别人的利益和整个企业的利益以满足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随着贪欲的无限膨胀,这些个人或小集团往往会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至企业生死于不顾,最终必然会对整个企业乃至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这种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做法有多种表现,比较典型的有:私自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或者在本企业的同类
上一篇:救护员培训试卷 C 2
下一篇: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