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0(8)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一、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货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问题
自2007年2月汇丰控股宣为美国次贷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4月新世纪房产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由此进一步引发了2008年9月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这次危机暴露出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运行中的众多问题,诸如对衍生品监管不力、华尔街创新过头,还反映出以美元为中心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国际社会不得不重新审视现今国际货币体系的风险和改革的必要性。
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市场汇率波动频繁,对世界经济稳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国际货币发行国忽视广大非货币发行国的利益,只从本国经济的内部均衡角度出发制定货币政策,使得非国际货币发行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非货币发行国通过贸易等顺差获得外汇后却以购买货币发行国金融资产的方式回流到货币发行国,即输出实际物质资源,获得的只是国际货币发行国印发的纸质债务凭证,这就是所谓的“斯蒂格利茨怪圈”。亚洲国家的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它们将本国的贸易盈余转变成官方外汇储备,并通过购买收益率很低的美国国债(收益率2%一3%)回流美国资本市场;美国在贸易逆差的情况下大规模接受这些“亚洲美元”,然后又以证券组合投资、对冲基金等形式将这些“亚洲美元”投资在以亚洲为代表的高成长新兴市场获取高额回报。
形象地比喻,这好比一个人以低息把钱存入钱庄,然后又反过来向钱庄借高利贷。亚洲国家执行这种看上去有点匪夷所思的外汇储备管理政策,与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密切相关。如此明显的道理,亚洲国家不可能看不清。但亚洲金融市场发展较弱,缺乏一个统一的有公信力的债券市场,很难担当投融资重任。1997年金融危机后各国虽有发展亚洲债券市场的尝试,但力度明显不够。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EMEAP)发行过2期亚洲债券基金,但总规模仅为30亿美元,与亚洲国家目前接近4万亿的外汇储备相比只是杯水车薪。这一轮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冲击经济增长,美联储今年开始收购美
下一篇:网络传媒工作室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