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与内丹学的形成(7)
时间:2025-05-01
时间:2025-05-01
《周易参同契》与内丹学的形成
《周易参同契》与内丹学的形成
’29‘
人采天地父母之根而为大药之基,阴阳纯粹之精而为还丹之质,故殆非常物之造化也。”o按铅汞等本是外丹术中具体的物质材料,是现实中的经验界现象,但此段对“真铅”进行了宇宙本元论的解释,使之成为先天地生的本元超越之物,而这正是走向内丹学返本还源回归先天境界的一种理论模式,铅汞论成为内丹学的一种普遍的理论拟设。如《丹经极论》纯为内丹经典,而其所论与上述此段极为相近:“真铅未有天地混沌之前铅得一而先形,次则渐生天地阴阳五行万物众类,故铅为天地之父母,阴阳之本元。盖圣人采天地父母之根而以阴阳母为母,如不能于其间生天地阴阳者,即非金液还丹之道。若以天地阴阳之后所产五金八石草木……诸杂物类而为者不亦难乎?同志之士思之,久而自悟。自非凿开混沌见天地之根,擘破鸿蒙视阴阳之母,无以议金液还丹之正道。”@按此段所述,皆本于彭晓注,此以真铅指本元先天一气,乃所以点化一身之阴而为纯阳者,此见外丹之术语渐演变为内丹之名词,又以内丹之意义解释外丹之名词。铅汞对言,本为外丹烧炼的具体的药物材料,后渐成一形而上的抽象本体,而为内炼之根源者。此可见内外丹之思维转换及其一贯之相通。彭晓注可谓是内外合一之注,亦为《参同契》由原来的外丹经典逐渐转为内丹经典之一重要过渡。
彭晓又有《还丹内象金钥匙》之作,既云“内象”,当与“外象”对言,应为内丹著作,今《云笈七签》卷七十有录存,故彭晓亦为内丹家。按隋唐为内外丹交融时期,丹家多同时炼内外丹,如苏元朗、孙思邈、张果等均并炼内外丹。《还丹内象金钥匙》日:“夫金液还丹并诸经诀者,无出《古文龙虎上经》,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为还丹经诀之最妙也。莫不以铅火为宗,龙虎为祖。……夫黑铅水虎者,是天地妙化之根,无质而有气也。乃玄妙真一之精,为天地之母,阴阳之根,日月之宗,水火之本,五行之祖。……即是真一之精,圣人异号为真铅,则天地之根,万物之母是也。岂可以嘉州诸铅、硫黄、硇砂、表盐、白雪、雄黄、雌黄、消石、铜、铁、金、银、水垢、水精、凡砂、凡汞、桑霜、楮汁、松子、柏脂、秽污之物,白石、消石、夜霜、朝露、雪水、冰浆,其诸矾土杂类之属,草木众名之类,以上皆误用,不可备哉也。
万
方数据或阅日:‘其真铅如何?乞为指的,将示未明。’答日:‘黑铅者非是常物,是玄天神水,生于天地之先,作众物之母,此真一之精元,是天地之根。’能于此精气中,产生天地五行万物。岂将天地之后所生之杂物呼为真铅?即误之甚矣!”o此段区分先后天,以真铅为先天本元之物,此与内丹学关系极大,是道教超越理论的一大进步,内丹学皆主以先天一气作为结丹的超越的材料,这样才能成就永恒不死的神仙,可见彭晓已有较成熟的内丹学思想。此段精神亦与《参同契》彭晓上引注文一致,但为明确的内丹之论,将外丹名词完全作内丹化的解释,由此可见外丹理论术语是如何为内丹学所移植的,亦可见内丹学理论是如何借用《参同契》的外丹理论而建立起来的。
唐代已有不少内丹著作,如崔希范著《入药境》、张元德《丹论诀旨心鉴》、陶植《陶真人内丹赋》等。唐末五代兴起了内丹学的思潮,而《钟吕传道集》、《西山群仙会真记》等钟吕派经典亦用外丹语言,对外丹名词作内丹化的解释,此为内丹学理论形成的通例。经唐代的发展,内丹学渐走向成熟,张伯端的《悟真篇》标志着完整、成熟意义上的内丹学已经形成,《悟真篇》成为内丹学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内丹学经典,为内丹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典依据。而《悟真篇》也是以《参同契》为其理论渊源,至宋元内丹学南北宗兴,外丹衰微,内丹经典仍多受《参同契》的影响,内丹学家或本《参同契》创立新经典,或以内丹学注释《参同契》,研究《参同契》成为潮流,《参同契》遂被内丹家视为纯是内丹作品,《还真集》序谓:“若汉魏伯阳做易,撰参同契,本古文龙虎经而充越之,以是丹道倡明,不溺于金石草木云霞补导之术,一明乎身心神气自然之理。”国《参同契》发展成为内丹学的根本经典,如前文所论,这是一种历史解释学的传统,因内丹学本由外丹理论移植而来,形成内外合一的理论系统,故对《参同契》进行内丹学的解释固可自圆其说,这证明了《参同契》在内丹学形成过程中的重大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参同契》原本就是一部内丹学的典籍。
(责任编辑:又小易)
①如胡孚琛《<周易参同契>作于汉代考》,《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