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教学论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6)
时间:2025-04-10
时间:2025-04-10
构建一流优质合作探究课堂
(2)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学生情况全面了解、对教学内容精确分析的基础上。
(3)教学目标应当是可观察的。
关于教学目标分类的思考——三层级模型
第一层级:主成分以记忆为主要标志,培养的是以记忆为主的基本能力。测试看基本事实、方法的记忆水平,标准是:获得的知识量以及掌握的准确性。
第二层级:主成分以理解为主要标志,培养的是以理解为主的基本能力,测试看能否顺利地解决常规性、通用性问题,包括能否满意地解决综合性问题。测试标准是:运用知识的水平,如正确、敏捷、灵活、深刻等。
第三层级:主成分以探究为主要标志,培养以评判为主的基本能力,测试看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即检验过程的正确性、合理性及其优劣。标准是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全面性、独创性等。
案例四: 教学目标的陈述
(1)反映数学的学科特点,反映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
(2)可观测:清楚陈述学习后有什么变化。
例:理解函数单调性概念。
这一陈述中,需要对“理解”的含义作具体界定,以使我们能准确把握学生是否已经达到“理解”。实际上,“理解”的基本含义是学生能用概念作出判断。因此可以改述为:
能给出增函数、减函数的具体例证和图象特征;能用函数单调性定义判断一个函数的单调性。
要防止教学目标“高大全”,有的甚至是“假大空”,目标“远大”、空洞,形同虚设。例如,一堂课的目标中含有: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个性品质;
体验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等等。
下一篇:西班牙语日常用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