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史观教学渗透(4)

发布时间:2021-06-09

为生态史试题的命制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条件。从200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第39题第3小题“直接导致该城市(汴粱)北宋后商业衰落的社会政治原因?”到2012年高考历史上海卷第31题答案中“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隐含的古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生态史在高考命题中也逐渐完成从“幕后”向“台前”的华丽转身,2013年浙江文综卷第39题“五位一体”考题更成为经典!

最后,历史课程具有公民教育的功能,引导年青一代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和增强其生态环保意识,是历史学科的责任。当前浙江省实行的2003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就明确规定: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其中在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中,更强调让学生懂得在人类生存的环境里,文化与自然有不可分割和密切相联的关系,从而树立基于文化和自然两方面的环境保护意识。

因此,我们历史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去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忧患意识,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并形成正确的生态史观,真正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二、生态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融入

1、依托历史教材,培养学生的生态史观意识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生态文明内容,拨开表象,挖掘实质,做到历史知识教学和生态环境意识培养的有机统一,充分利用和发挥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生态史观意识。

在学习必修一专题六第一节课《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时,笔者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地理环境对政治制度的影响。通过地图引领学生分析古希腊区域的地理特征:一方面区域内多山多岛,造成土地贫瘠和彼此间联系的不便;另一方面,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这样的地理环境影响了该区域内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农业的发展较为困难,却具有了商业活动的优越便利。出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商业活动中频繁的你来我往,讨价还价有助于培养人平等互利,开放自由的观念;另一方面,多山多岛的环境把人们天然分割在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于是希腊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组织形式——城邦。城邦地域狭小、人口稀少的特征以及维护城邦独立的需要使得给予部分人民主、自由和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