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史观教学渗透(2)

发布时间:2021-06-09

非常薄弱。笔者希望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史观,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能从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三个维度分析历史问题,使保护环境、注重生态、促进和谐发展成为其今后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自觉行为。

一、 生态史观的内涵解读与研究价值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先哲们就探寻生态规律。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司马迁提出:“究天人之际”。先哲们提出的生态哲学精华“天地人合一”思想 ,非常符合现代生态伦理学精神,也成为现代生态史观的经典注述。

19世纪后半期,马克思和恩格斯精辟地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做出如下论断。马克思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恩格斯则告诫我们:“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1962年,雷切儿·卡逊写作《寂静的春天》,尖锐的指出环境问题的深层根源在于人类对于自然的傲慢和无知:“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一直是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在人对环境的所有袭击中最令人震惊的是空气、土地、河流以及大海受到了危险的、甚至致命物质的污染。这种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恢复的,它不仅进入了生命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且也进人了生物组织内,这一罪恶的环链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她呼吁人们要重新端正对自然的态度,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科学上需要的是谦虚谨慎,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引以自满。”这部作品既贯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成为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之作,被评为 50年以来全球最具影响的著作之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加剧以及“能源危机”的冲击,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