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2)

时间:2025-07-15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存在的根基,是民族得以发展的不竭动力。民族的文化既是沟通本民族成员的心理的纽带,也是民族凝聚力与亲合力的载体。民族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发达兴盛,这个民族就生命力旺盛、凝聚力强盛,民族传统文化的削弱、萎缩甚至衰落,这个民族就会自信心丧失,民族幸福感消失,不仅阻碍这个民族的持续发展,而且会给其成员带来永难磨灭的心灵创伤和的精神痛苦。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悠久的历史,更有独步世界的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华大家庭的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生存发展的历史中,不仅共同创造了享誉世界的中华文明,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正是这些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了中华文化不断发展的生命源泉,使得中华文明能历经劫难而不衰,中华民族能历经劫难而不倒。

可是,作为人类文明历史上唯一绵延至五千今的中华文明,在历经五千年的历史风雨波涛,走进二十世纪时,由于“五四”的洗礼,“十年文革的浩劫”,向西方学习时的盲目与躁动,传统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了“保守”、“落后”、“不合时宜”的代名词,让人不敢问津。以致出现了建立中医药体系的国度,却没有国际知名的中医药品牌;在2000多年前即开始系统音乐教育的国度,却被误认为“没有音乐的国家”;作为精英的几代大学生不能顺利阅读五千文明史所累积的先贤著述,不能从先贤的智慧吸收营养,以致言必称“欧美”、言必称“西方”、言必称“外国的月亮总是园的”;民族自信在消逝,民族自卑在滋生。

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烙下的百年耻辱,让国人对工业化的梦想留下铭心刻骨记忆;历史的会不会又给多难的中华民族开一个玩笑:当我们终于在工业的道路上与那些曾给我们耻辱的西方列强站在同一位置上之后,回首思量:我们会不会成为遗失了自己文化特质的印地安人,抑或被改造得面目前非的印度人?在人类历史的纪元走新世纪的2001年时,终于有了正确的答案。

2001年12月18日,由文化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国家文物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