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笔记(二)(7)
时间:2025-04-30
时间:2025-04-30
认定问题的基础上与服务对象共同设定工作的目的和目标。
(1)确定社会工作介入的目的。“目的”是指服务总体上要达到的结果,是工作的大方向,通常是不可测量的。它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通过努力期望最终达到的总目标。
(2)设定工作目标。目标设定包括如下程序和工作:①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②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③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目标选择包括两个步骤:筛选目标和定义目标。④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⑤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2、构建行动计划
构建行动计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选择介入方法和介入系统的过程,是发展有效行动方案、明确任务和责任的过程,也是决策行动的过程。
(1)选择介入系统。社会工作的介入系统即是前述的关注对象,同时也包括为帮助和协助关注对象解决问题而需要介入的其他社会系统,包括宏观社会系统。社会工作的介入系统可以分为直接介入系统和间接介入系统两类,社会工作者要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决定介入的系统。
(2)选择行动内容。社会工作介入行动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行动可以分为如下不同类型:危机介入、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和专业咨询。
考点11:服务协议的形式
社会工作的协议可以是书面协议,也可以是口头协议。书面协议要列明各项工作目标及双方的义务和责任,这样的协议对于改变过程是有积极帮助的。所以,一般来说最好是能够订立书面协议,使其起到督促双方的作用。
考点12: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
1、签订服务协议的过程
社会工作协议是与服务对象在从接案到共同讨论问题、构建行动计划的过程中逐步协商产生的,因此协议的过程从接案时就已经开始了。随着助人过程的发展、协议的内容越来越具体,直到形成具体、可操作的协议。
2、签订服务协议的技巧
(1)认定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2)与服务对象讨论对问题的看法。
(3)描述介入工作要解决的问题。
(4)确定目的和目标并说明行动的具体策略。
(5)总结和强调协议的主要内容。
考点13:介入的特点
介入也
称社会工作的实施、行动、执行和改变,是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介入阶段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采取行动,按照服务协议落实社会工作计划的目标,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解决预估中确认的问题,从而实现助人计划的重要环节。介入具有以下特点:
1、 介入是有计划、有目标的行动。
2、 干
下一篇:C15023课后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