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笔记(二)(6)

时间:2025-04-30


  考点8:服务计划的构成
  一份完整的服务计划由6个部分构成:
(1) 目的与目标。
(2) 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3) 介入策略。
(4) 协同工作的合作者。
(5)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
(6) 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
  撰写服务计划书是所有社会工作者开展社会工作实务最基本的技巧。在这里,特别需要提醒考生注意:
  (1) 目的与目标的区分。目的是总体介入工作要达到的方向,目标是指具体的工作指标。换言之,实现了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就能达到总体的目的。
  (2) 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主要指的是个人、家庭、小组/群体、组织、社区。这也是表明服务对象常常不是孤立的,是处在一定环境中,受周围其他环境的影响的。因此,在分析问题提出介入策略时,也要注意服务对象及其周围系统之间的关系。
  (3) 介入的策略。介入的策略包括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如个案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建构和政策倡导。介入的行动包括:危机干预、物质支持、心理辅导等。
  (4) 关于协同工作的社会工作者,主要是要理解不同系统的协作。
  (5)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角色。澄清角色与义务。
  (6) 具体工作程序和时间表。有助于服务有目的、有步骤地推进。
考点9: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
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主要是提醒考生在考试的时候,制订服务策略需要把握如下几点: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
3、计划要尽可能详细和具体。
4、要与工作总目的、宗旨相符合。
5、要能够总结与度量,为评估打好基础。
通常情况下,在考试中直接考原则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原则是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准则,不是写出来或者说出来,而是要在实际助人过程中做出来的,体现在考试中就是看你的介入策略的考虑是否以服务对象为本,是否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在上述制订服务计划的5个原则中,前两个原则更为重要。服务对象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是否参与、参与的程度都直接影响着辅导的效果。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工作计划的制订常常是拍脑袋、想当然,缺乏科学细致的调查研究,更缺乏计划制订过程中
的服务对象参与。因此,导致我们的许多工作投入多、收效微,服务对象不满意。
  考点10: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
  一项服务计划的制订要在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包括目的和目标的设定、构建行动计划以及签订服务协议。
  1、设定目的和目标
  制订服务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在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笔记(二)(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