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14)

发布时间:2021-06-08

子,从小父母对“死亡”二字就是讳莫如深,“死” 字甚至与此相近的音都不允许孩子说,说了就认为会不吉利。父母与孩子谈理想、谈未来, 就是不谈生死。即使在孩子问起死之事时,大多数人也是采取回避或敷衍的态度,不告诉孩子死亡知识, 结果孩子对生命的认识出现了空缺。“对于一个一帆风顺的人而言,只有当他面临死亡时, 才会从内心深处真正领悟到生命对自己的意义。所以启迪人的经验或令人发现生命的意义, 常常是在生命受到威胁之时或者是在经历极不平常事件之时”[2]。可见,“死”的存在不是使“生”毫无意义,而是更凸显出“生”的意义与价值,科学

的死亡观使人能够更好地善待生命、珍惜人生。

(二)学校教育的错位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高等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者教育大学生要展望社会、展望未来,鼓励他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却忘记了告诉他们其实关心自己也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自己还他人, 心灵都是渴望得到呵护的。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高校的道德教育理应有“生命教育”的一席之地,生命观的教育在高校应该成为人生观的一个体系加以强化。然而,对于生命教育的知识,大学生们却乏有问津。即使当前大学普及的选修课,各种知识门类繁多, 却也只是作为大学生们修满学分而存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1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