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分层教学课题实践(14)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第三,占教学时间最多的必修课程,要求仍然单一,缺少层次,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实际上,这迫使教师提高必修课程的教学要求。这样做的结果对少数尖子学生而言,必修课要求仍过低,仅靠很少课时和选修课难以满足,而对另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课内要求又过高。
另外,还存在着课程结构过于偏重学科性课程,而忽视活动性与环境性课程,不能保证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也存在着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比例不合理,忽视生活技能、职业技术类课程等弊端。
总的说来,“调整意见”的弹性仍然不大,无法兼顾各类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学校去寻求更为合理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南京师大附中在经过10年课程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即在已经建立的学科性课程、活动性课程和环境性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交叉的课程结构框架基础上,于1992年在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了必修课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并以此为重点展开了南京师大附中高中课程结构整体框架的完善与新构建。
2、目标
南京师大附中是省重点高中。这种类型的高中,应侧重为培养两类较高层次的人才打基础:一类是学术性人才,他们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将来在某一领域能有较深的造诣,这类学生占多数;另一类是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如艺术、体育等),他们应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但要求不一定如第一类那么深和广,这类学生为数不多,但也很重要。当然,所有人才都应该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身心素质。
根据上述认识,我们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概括为下面几句话:素质全面,基础合理,个性鲜明。
所谓“素质全面”是指做人和成才的基本素质发展要全面。主要包括基本的社会政治方向,道德与人生价值观念,文明行为习惯,文化素养,智力发展水平,身心健康状况。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发展要全面,但发展的水平又不可能是一个层次。
“基础合理”中的基础,主要是指与一个人将来从事的专业相关的文化基础。“合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任何一个专业,都必须具有较宽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对于不同的专业,应该有不同的基础结构,不能一刀切。好比建造房屋,下面的基础,总要比上面宽一些,而不同的建筑,基础又不尽相同。过去强调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面要宽一点,这是有道理的,但
上一篇:国际贸易地理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