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安徽政府工作报告(14)
时间:2025-04-29
时间:2025-04-29
代服务业基地、引领和带动全省加速崛起的重要增长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充分利用好先行先试权,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积极探索跨江发展、跨区域合作新途径,加快示范园区和产业集中区建设,建立健全示范区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基础设施、物流、金融和职业教育等建设,构筑强大的产业支撑体系。 深化以长三角为重点的区域分工合作。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开展政府、企业与民间等多层次合作,形成与长三角在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信用体系、市场准入、质量互认等方面的无缝对接,推动建立产业转移利益共享机制,基本形成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紧密合作。推进与珠三角、环渤海、海西区、港澳台互动发展。
努力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优化外贸结构,支持优势企业建立境外生产基地、资源基地和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市场,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服务、文化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建立健全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电子口岸,完善区域通关、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不断提升开放服务水平。
(四)坚持创新发展,增强核心竞争优势
我省加速崛起的根本动力在创新,最大优势也在创新,必须更加积极作为,加快科技和体制创新,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合芜蚌综合试验区和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更多的科技、产业、人才和改革成果,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专利授权量、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合芜蚌综合试验区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区域之一。
加快教育和人才强省建设。深入实施中长期教育和人才规划纲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立多元教育投入机制,不断提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鼓励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建立以研发为基础、企业为主体、产业为牵引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高地。
上一篇:纳税会计第四版练习答案
下一篇:南京临时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