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安徽政府工作报告(3)
时间:2025-04-29
时间:2025-04-29
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获批实施,是我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们迅速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强化宣传推介,狠抓推进落实,示范区建设组织架构、政策体系和空间布局初步形成。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与国家17个部委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强化规划引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建设快速启动。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着力重点,示范区品牌效应和抢滩效应加速显现。全省实际利用外资57.2亿美元,增长20.4%,引进省外资金6863.7亿元,增长47.9%,其中示范区分别占76.2%和72.5%,新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出口加工区1个、对外开放口岸1个。参与长三角发展合作取得新突破,皖江示范区规划与长三角规划联动实施机制初步形成,沪苏浙皖共同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合作框架正式建立,合肥、马鞍山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合肥纳入与沪宁杭一并规划、重点建设的“1—2小时交通圈”。精心组织徽商大会、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香港经贸交流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创造性地开展与央企、民企合作发展,开工央企项目205个,实际完成投资1190.6亿元,与全国知名民企签订合同项目2169个,投资10594亿元。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对外投资8.1亿美元,增长13.9倍,总额由上年全国第24位跃居第7位。
第四,强力推动皖北振兴,促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把加快皖北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深化结对合作机制,推动产业园区共建,积极开展“百家民企进皖北”、国企与皖北项目对接等活动,皖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明显提速,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进一步加快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突出提升皖江城市带综合竞争力,积极争取并全面启动黄山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工作,加快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和皖北、皖西、环巢湖旅游区。加大对革命老区、山区、库区、沿淮行蓄洪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扶持力度,减少贫困人口40万。
第五,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大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涉农补贴146.3亿元,增长21.2%。扎实推进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启动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战胜多重自然灾害,粮食总产616.1亿斤,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水产跨越工程和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提前完成,销售收入超10亿元龙头企业40家,规模以
上一篇:纳税会计第四版练习答案
下一篇:南京临时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