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安徽地域文化考试解答题(6)

时间:2025-04-30

中国文学史上的“三曹”指汉魏时期的曹操、曹丕与曹植父子,他们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

曹操的诗歌今存约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曹操继承了《诗经》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带有明显政治家的气魄。曹操还有一些诗歌把汉末动乱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深刻地反映出来,因而被称为“汉末实录”。例如他的《薤露行》、《蒿里行》等。他的诗作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这一时期诗歌慷慨悲凉的特色,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曹丕的诗歌今存约40首,绝大多数是乐府。如《芙蓉池作》、《于玄武陂作》、《夏日诗》、《黎阳作》《燕歌行》、《杂诗》等。曹丕的诗歌多模仿民歌来叙事抒情,善于取材闾间小事。他的诗歌笔致细腻,语言流畅,偏重抒情,格调清新。特别是一些以游子、思妇为题材的作品,一般都写得凄婉动人。如他的《燕歌行》,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写景与抒情巧妙交融。曹丕诗语言平白,倾向民歌化,具有与《古诗十九首》类似的风格与艺术境界。

曹植现存诗80多首,他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登基)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主要有三类,一类感时伤乱,如《送应氏》二首写洛阳荒芜残破景象,《泰山梁甫吟》写边海人民极端贫苦的生活,都流露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另一类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如《白马篇》借英姿飒爽、急赴国难的游侠儿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迈感情。再者就是表现贵公子的优游生活,如《斗鸡》、《公宴》等。后期主要抒写自己遭遣被弃的悲愤。他的诗歌很重视从汉乐府民歌中汲取创作养料,他善于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往往在诗歌开篇就能传达出某种浓郁的情绪,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曹植除了民歌体的作品外,还有大量辞藻考究的文人诗,例如《赠白马王彪》等。可以说曹植的诗歌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从朴质无华的民歌向体备文质的文人诗转变。他对诗歌的题材和内容进行了多方面开拓,文采气骨兼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8、唐代安徽两大诗人群体各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

唐代是诗歌的时代,此时安徽诗坛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出现了池州诗人群和宣州诗人群。这两个诗人群体及其创作的诗歌非常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

池州诗人群代表人物有杜荀鹤、费冠卿、张乔、殷文圭等,主要活动时期为唐宪宗~唐哀宗年间(805~907)。杜荀鹤,池州石台人,是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自成一家,后人称“杜荀鹤体”。费冠卿,池州人。隐居九华山期间,写了不少咏吟九华山诗篇。如《答萧建问九华山》将九华山秀美风光和佛教人文景象充分体现,也成为历史上吟赞九华山的佳篇之

一。还有池州人张乔、池州青阳人殷文圭等。

宣州的诗人代表人物有刘太真、许棠、汪遵等。主要活动时期为唐玄宗~唐哀宗年间(712~907)。刘太真,宣州人,著有诗文集30卷,《全唐诗》仅存

电大安徽地域文化考试解答题(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