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安徽地域文化考试解答题(13)
时间:2025-04-30
时间:2025-04-30
单一的民族结构,而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省份。这些相对集中的少数民族,在自己的居住区内,保持着自己民族的文化,并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民俗文化。
(二)在汉民族的民俗文化中,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形成了普适性与差异性的统一。由于安徽人口结构中绝大部分是由汉族人口构成的,因此,安徽境内的民俗文化总体上具有一致性和共同性。但这种一致性与共同性是就其民俗文化的主体成分和基本属性而言,它并不排斥各个地区在具体的民俗文化内容上具有某种差异。
(三)继承性与变革性的统一。民俗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38、简述安徽沿江地区元宵节灯会的内容。
安徽长江沿岸各地群众在春节期间往往要举行盛大的灯会,除欣赏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的彩灯外,还观看各种传统舞龙灯、舞狮以及小戏、杂耍等,而且连续多日,其规模之宏大,气氛之热烈,人心之激奋,非同一般。元宵灯会一般在节前开始组织,在元宵夜形成高潮。沿江灯会,以铜陵的元宵灯会较有代表性。铜陵灯会灯的种类很多,但以耍龙灯为主体。其他演出有舞狮子、踩高跷、台阁、花挑、划旱船、跑驴、蚌壳精等,旧时还有种种神佛像入世与会,如财神、文昌、地藏王等。沿江其他市县元宵节举行灯会,其内容和形式跟铜陵灯会大体相似。一般来说,在元宵节前,都要在主要街道口树起高大的彩色牌楼,上缀大大小小各式花灯,家家店铺和机关门前也悬挂花样不同的彩灯,如八角宫灯、跑马灯、大红纱灯等。灯会期间,通街璀璨夺目,彻夜如昼。一对对玩灯的队伍,也举着各式各样的花灯,并伴以旱船、地戏等,从四面八方涌上街头戏耍。城内和郊区的群众也都赶来观赏。街上人流来往,喧声笑语,气氛热烈,一派欢腾景象。
39、在安徽不少地区,小孩子佩戴“端午锦”,有什么文化寓意?
安徽不少地方端阳节还有给小孩子儿佩戴端午锦的风俗。端午锦的代表物是用五颜六色的丝绒线织成内装香料的锦囊,俗称香囊或香荷包。香料主要是香草、大蒜、樟脑、雄黄、陈香粉等。俗传,节日佩戴饰物可以辟邪。端午锦一般为亲娘亲手缝制。如铜陵民间妇女以彩色布、乡花绒等制作老虎、粽子、菱角、香袋(内装苍术等中草药)等给小孩佩戴、也有的地方为舅妈、姑姑、姨妈、外婆缝制。如涡阳妇女(外祖母、舅妈)用象征太阳黄经的黄布缝制绣有虎头、“五毒”的兜肚、黄鞋给外甥、小侄儿们穿戴。休宁县妇女为外甥缝制红包肚、香荷包、雄黄袋、彩色粽子、樟脑串等。
40、订婚(俗称下定)在安徽各地有哪些民俗活动?
订婚俗称“下定”,是确定婚姻的重要礼仪,所以安徽各地有五花八门的民俗活动。在休宁,双方确定联姻后,男方便填好红贴(俗称“下定书”),根据女方要求送上衣料、首饰、礼银等,作为定亲依据。在黟县,下定又称作“批书”,在内页右边先写上男子的生辰八字,装入一个红封套,附写一篇请求联姻的定格文章,备志笔和新墨各一,连同“头节礼”(或称定礼、聘金)放入红皮“批书
上一篇: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
下一篇:高考社科类阅读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