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五十年(2)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汉语拼音历经五十年的路程
》中,他不无感慨地说,没有一种语言是像中国话那样难于被外国人所学到的。然而,也正是这些被汉语深深困扰的外国人,谱写出了中国汉语拼音的前奏。
公元1598年,在中国居住了十余年的利玛窦终于得到了一次进京的机会。到北京去,走进皇宫,接近中国的皇帝,这始终是来华传教士的梦想,但是他的梦想并没有实现。
那么,利玛窦所创制的拼音系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难道就这样消失不见了吗?
在明朝万历年间出版的一套叫《程氏墨苑》的版画集中,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四篇利玛窦的文章,每篇文章都用罗马字母,也就是我们今天用以拼写英文的拉丁字母对汉字的读音做了标注。
据说,这四篇文章原本收录在利玛窦出版于1605年的《西字奇迹》中。1625年,法国传教士金尼阁以利玛窦的拼音方案为基础,写成了一部完整的罗马字注音专书,叫做《西儒耳目资》。
不过,他们的方案意在帮助来华的外国传教士学习繁难的汉字,虽然客观上为之后的汉语拼音运动提供了经验,但在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对此并不以为然。
然而,当中国这艘自给自足的庞大古船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败下阵来,汉字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思索。在西学东渐、自救图强的思潮中,一个叫卢戆章的人,将在百余年的汉字沉浮和拼音浪潮中掀起最初的波涛。
1892年,《一目了然初阶》出版,这是第一套由中国人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早期的汉语拼音运动也因卢戆章的“切音新字”被称为“切音字运动”,由此,中国汉语拼音运动的大幕正式拉开。在《一目了然初阶》的封面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副对联:“一目了然,男可晓,女可晓,智否贤愚均可晓。十年辛苦,朝于斯,夕于斯,阴晴寒暑悉于斯。”
1905年,卢戆章把编写的《中国切音新字》专程送到北京,满腔热忱地希望得到清政府的支持。
晚年的卢戆章定居鼓浪屿,此时的他已年逾古稀,但仍然坚持教授切音字,有人赠他这样一幅对联“卅年用尽心机,特为同胞开慧眼。一旦创成字母,愿教吾国进文明。”
公元1900年,是中国农历庚子年,这年夏天,爆发了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庚子国变。
在这次事变中,清政府的昏庸无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民众的麻木无知也使甲午战
后就高呼教育的改革者们愈发痛心疾首。
也正是这一年,有一位自称“台湾和尚”的僧人出现在山东沿海的港口,其实僧人搭乘的船只并不是来自台湾,而是来自日本,来者也并不是僧人,而是被朝廷通缉的严拿罪犯,他的名字叫王照。王照曾经是戊戌变法中的风云人物,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很少有人相信,他此次
下一篇:车用空调机工作原理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