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五十年(11)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汉语拼音历经五十年的路程
已有125所孔子学院开班授课,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4000万。在实施汉语国际推广中,汉语拼音的作用功不可没。
瑞典、委内瑞拉留学生谈汉语拼音的好处
语言文字是文化交流的载体,而汉语拼音是沟通的桥梁。在北京语言大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面墙,上面是在这所学校学习过的学生的国籍,在五十年的推广中,汉语拼音逐渐被国际所接受,然而最初又经历过怎样的曲折?
原来,早在196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就已经决定:地名的国际标准化采用单一罗马字母拼写法,即一个地名只有一种罗马字母的拼写形式。使用非罗马字母文字的国家,要按照科学的原则提出一种罗马字母的拼写法,经通过后,作为国际标准。
当时国际上有很多关于中文的拼写方式,典型的就是威妥玛式。威妥玛式方案,曾被广泛被用于人名、地名注音,影响较大。
尽管在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语拼音作为拼写中国地名、人名的标准。但在除地名以外的其他领域,拼写中文的方案仍然混乱。
1979年的一天,文字改革委员会的领导突然找到已经73岁的周有光。
这一次,周有光奉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会议,这将决定汉语拼音在世界的地位。
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主要功能是为人们制订国际标准达成一致意见提供一种机制。
ISO已经发布了上万个国际标准, 其中我们熟知的打印纸的尺寸就是其中的标准。汉语拼音为什么要成为国际标准呢?
在国际标准化会议上,各国都有自己的打算。
当时,美国的反对声尤其大。
周有光奔波于好几个国家,参加国际标准化会议。
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国际标准ISO7098,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
汉语拼音不只是中国拼写中文的标准,也是世界拼写中文的标准,它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中国人的面前,如何解决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古老文字——汉字,与当代高科技的精灵——计算机所发生的划时代的激烈碰撞。
把几千汉字怎样落实到简单的键盘之上,解决汉字编码输入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于是,一场全民“编码潮”在全国兴起,
一时间,发明迭起,形码、音码、音形码不下千种,形成了“万码奔腾”的局面。
编码方案众多,哪一种才是最简便易学的呢?
拼音输入法就是把汉字的拼音输进去,软件自动把拼音转成汉字显示出来。它相对于其他的输入法有很大的好处。
二十年来,汉语拼音输入法经历了一个从繁难到简单的过程
下一篇:车用空调机工作原理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