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7)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第三章 酶
第一节 生物催化剂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酶的分子结构 第三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 第四节 酶促反应的机制 第五节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第六节 调节酶 第七节 酶活性的测定 第八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第九节 其他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分子 第十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5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 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结合酶,酶蛋白,全酶,金属酶,辅酶,辅基,维生素与辅酶,维生素的分类及其与辅酶的关系,常见辅酶的结构与功能,辅酶的作用,金属离子的作用。
2. 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结合基团,催化基团。 3. 酶促反应的特点:高效性,高度特异性,可调节性。
4. 酶促反应机制:活化能,诱导契合假说,邻近效应、定向排列、多元催化、表面效应。
5.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曼氏方程,Km、Vmax测定法。 6. 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7. 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温度。 8. 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pH。
9. 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种类、区别及动力学特点。